![招生方案](http://m.serviciosjt.com/upload/resources/image/2024/12/17/827232.png)
紅細胞是人體中最多的一類細胞,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通過細胞內(nèi)所含有的血紅蛋白進行氧與二氧化碳的交換。紅細胞的壽命約為120天,每天有許多細胞因衰老而死亡,另有許多新生的紅細胞取代衰老的,使紅細胞數(shù)量保持著動態(tài)平衡,以保持身體新陳代謝的正常需要。機體發(fā)生出血、血液生成障礙、紅細胞破壞嚴重或紅細胞異常增生等問題時紅細胞數(shù)量都可發(fā)生變化。此時需做紅細胞計數(shù)以得到紅細胞的確切數(shù)量。
紅細胞英文縮寫為RBC。正常人紅細胞因性別和年齡差異有所不同:
男 性:(4.0~5.5)×1012/L ; 女 性:(3.5~5.0)×1012/L ; 新生兒:(6.0~7.0)×1012/L
(1)紅細胞相對增多:血漿容量減少而使紅細胞數(shù)量相對增多,超過參考值上限或紅細胞與血紅蛋白比例失常。常見于以下情況:嚴重嘔吐和腹瀉、大量出汗、大面積燒傷所致的脫水、尿崩癥、晚期消化道腫瘤、糖尿病酸中毒等均因血漿中水分丟失過多而使紅細胞呈現(xiàn)相對增加。
?。?)紅細胞絕對增加:此為多種因素引起紅細胞數(shù)量的增加。如居住在高原地區(qū);新生兒生理性紅細胞數(shù)量相對增加;嚴重的慢性心肺疾病,如阻塞性肺氣腫、肺原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等可使紅細胞數(shù)量呈病理性增加;血液系統(tǒng)疾病之一的真性紅細胞增多癥也屬紅細胞數(shù)量病理性絕對增加。
紅細胞數(shù)量減少可以分為紅細胞生成減少、紅細胞破壞過多和大量失血三種主要原因。
?。?)紅細胞生成減少,如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骨髓瘤、骨髓纖維化等;各種慢性疾病導致肌體長期消耗,如惡性腫瘤、尿毒癥、肝病、風濕病、內(nèi)分泌疾病等;造血物質缺乏或利用障礙引起的疾病,如缺鐵性貧血、鐵粒幼細胞性貧血、葉酸或維生素B12缺乏導致的巨幼細胞性貧血。
?。?)紅細胞破壞過多導致紅細胞數(shù)量的減少,多見于溶血性貧血、地中海性貧血、異常血紅蛋白病、陣發(fā)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癥、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機械性溶血性貧血等。
?。?)各種急性慢性失血,如外傷大出血、手術大出血、產(chǎn)后大出血、急性消化道出血、潰瘍所致的慢性失血、其他慢性失血等因素可導致紅細胞數(shù)量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