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舟用力撐,一篙松勁退千尋。護士執(zhí)業(yè)資格考試快要臨近,除了用平常心來面對考試之外,細碎的知識點復習也是非常重要的。醫(yī)學教育網小編為幫助各位護士考生,匯總了兒科護理學中的小兒生長發(fā)育的指標,請注意查看。
體格生長常用指標及其意義
1.體重——為各器官、組織和體液的總重量,是代表醫(yī)學教|育網體格生長、營養(yǎng)情況的重要指標,也是臨床計算藥量、補液量的重要依據。
新生兒出生體重平均為3kg.生后前半年增長最快,每月平均增加600~800g,后半年每月平均增加300~400g,3~5個月時體重是出生時的2倍(6kg),1歲時增至3倍(9kg)。1歲以內小兒體重的推算公式是:1~6個月:體重(kg)=出生體重(kg)+月齡×0.7(kg)
7~12個月:體重(kg)=6(kg)+月齡×0.25(kg)
2歲時體重4倍于出生體重(12kg)。2歲后到11、12歲前體重穩(wěn)步增長,平均每年增長2kg,推算公式是:2~12歲:體重(kg)=年齡×2(kg)+8(kg)
12歲以后為青春發(fā)育階段,受內分泌影響,體重增長較快,不能按上式推算。正常同年齡、同性別兒童的體重存在個體差異,一般在10%上下。
2.身長(高)——身長指從頭頂至足底的全身長度。新生兒出生時平均為50cm.6個月時達65cm,1周歲時75cm,2周歲時85cm.2歲以后平均每年增長5~7cm。2~12歲小兒身長可按下列公式推算:身高(cm)=年齡×7+70(cm)
青春期是身高增長的第2個加速期,12歲以后醫(yī)|學教育網不能再按上式推算。
身長(高)包括頭部、脊柱和下肢的長度。三部分發(fā)育進度并不相同,頭部發(fā)育較早,下肢較晚。有時臨床上須分別測量上部量(從頭頂到恥骨聯合上緣)和下部量(從恥骨聯合上緣到足底)以檢查其比例關系。
3.頭顱
(1)頭圍:經眉弓上緣、枕骨粗隆繞頭一周的長度為頭圍。出生時平均為34cm,6個月44cm,1歲46cm,2歲48cm,5歲50cm,15歲54~58cm。頭圍反映腦和顱骨的發(fā)育程度。
(2)顱囟:前囟出生時對邊中點連線的距離為1.0~2.0cm,1~1歲半閉合,后囟出生后6~8周閉合(亦有出生時閉合的)。前囟早閉或過小見于小頭畸形,遲閉或過大見于佝僂病、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低癥,前囟飽滿提示顱壓增高,前囟凹陷則常見于極度消瘦或脫水患兒。
4.胸圍——沿乳頭下緣水平繞胸一周的長度為胸圍。出生時胸圍比頭圍小1~2cm,平均為32cm,1歲時胸圍與頭圍大致相等,1歲以后胸圍超過頭圍,其差數(cm)約等于其歲數減l.胸圍反映胸廊、胸背肌肉、皮下脂肪及肺的發(fā)育程度。
5.牙齒的發(fā)育——乳牙共20個,一般6個月起(4~10個月)開始出乳牙,2~2歲半出齊。2歲以內乳牙數目約等于月齡減4~6.6歲左右開始出恒牙即第l磨牙,7~8歲之后乳牙按萌出順序逐個脫落換之以恒牙,共32個。出牙時個別小兒出現低熱、流涎、睡眠不安、煩躁醫(yī) 學教育網原創(chuàng)等反應。較嚴重的營養(yǎng)不良、佝僂病、甲狀腺功能減低癥、先天愚型等患兒出牙較遲,牙釉質差等。
6.骨化——中心腕骨骨化中心共10個,1~9歲時骨化中心數目約為其歲數加l,10歲時出齊。
醫(yī)學教育網提供護士資格、初級護師及主管護師輔導課程,十數年的輔導經驗,醫(yī)學專業(yè)老師輔導團隊,還有很多考試動態(tài)與經驗分享!歡迎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