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留置針常印發(fā)哪些并發(fā)癥?針對并發(fā)癥如何預防?醫(yī)學教育網小編整理如下,請各位考生仔細查看。
1.皮下血腫
穿刺及置管操作不熟練、技巧掌握不好、操之過急、動作不穩(wěn)等,往往容易使留置針穿破血管壁而形成皮下血腫。因此,護理人員應熟練掌握穿刺技術,穿刺時動作應輕巧、穩(wěn)、準。依據不同的血管情況,把握好進針角度,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以有效避免或減少皮下血腫的發(fā)生。
2.液體滲漏
血管選擇不當、進針角度過小、固定不牢、病人躁動不安、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內或套管與血管壁接觸面積太大等原因均可導致液體滲漏。輕者出現局部腫脹、疼痛等刺激癥狀,重者可引起組織壞死。為避免液體滲漏,護理人員除加強基本功訓練外,應妥善固定導管,囑病人避免留置針肢體過度活動,必要時可適當約束肢體,同時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服勿過緊,并加強對穿刺部位的觀察及護理。
3.導管堵塞
造成導管堵塞的原因較為復雜,通常與靜脈高營養(yǎng)輸液后導管沖洗不徹底,封管液種類、用量以及推注速度選擇不當,病人的凝血機制異常等有關。因此,在靜脈高營養(yǎng)輸液后應徹底沖洗管道,每次輸液完畢應正確封管,要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封管液及用量,并注意推注速度不可過快。有研究表明,緩慢推注堵管率明顯低于快速推注。
4.靜脈炎
靜脈炎按原因不同分為化學性和感染性兩種,其常見癥狀為穿刺部位血管紅、腫、熱、痛,觸診時靜脈如繩索般硬、滾、滑、無彈性,嚴重者局部針眼處可擠出膿性分泌物,并可伴有發(fā)熱等全身癥狀。護理人員應注意各操作環(huán)節(jié)的嚴格無菌;選擇靜脈盡量從血管遠端開始,力爭一次穿刺成功;輸注對血管刺激性較強的藥物前后應用生理鹽水沖管,以減少靜脈炎的發(fā)生。
5.靜脈血栓形成
靜脈血栓多見于血流緩慢的靜脈內。據報道,久病臥床病人發(fā)生在下肢靜脈的血栓比上肢靜脈多3倍。另外,反復多次在同一部位用留置針進行靜脈穿刺導致血管壁損傷,也是血栓形成的促發(fā)因素。為防止靜脈血栓形成,穿刺時盡可能首選上肢粗靜脈,并注意保護血管,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復穿刺。對長期臥床的病人,應盡量避免在下肢遠端使用靜脈留置針,且留置時間不能過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