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驗士:《答疑周刊》2019年第26期:
《微生物學及檢驗》重要考點(三)
1.彎曲菌屬:微需氧菌,初次分離時需在含5% O2、85% N2、10% CO2氣體環(huán)境中生長,傳代培養(yǎng)時能在10% CO2環(huán)境中生長。
2.幽門螺桿菌氧化酶、觸酶均陽性,快速脲酶試驗強陽性。
3.厭氧狀態(tài)的指示:亞甲藍和刃天青。無氧時均呈白色,有氧時亞甲藍呈藍色,刃天青呈粉紅色。
4.破傷風梭菌:芽胞位于菌體頂端,使細菌呈鼓槌狀。當機體受創(chuàng)傷時,破傷風梭菌可侵入傷口生長繁殖,產生外毒素,引起機體強直性痙攣、抽搐,稱為破傷風。破傷風梭菌的致病物質主要是外毒素,又稱痙攣毒素。
5.產氣莢膜梭菌:
(1)革蘭陽性粗短大桿菌,芽胞橢圓形,位于菌體中央或次極端。是臨床上氣性壞疽病原菌中最多見的一種梭菌。
(2)本菌可產生外毒素及多種侵襲性酶類,外毒素中最重要的是α毒素,為卵磷脂毒,能分解人和動物細胞膜上的磷脂和蛋白質的復合物。
(3)多數菌株有雙層溶血環(huán),內環(huán)完全溶血,外環(huán)不完全溶血。在牛乳培養(yǎng)基中,使酪蛋白凝固,同時產生大量氣體,稱為洶涌發(fā)酵。
6.肉毒梭菌:在厭氧條件下可產生極其強烈的外毒素——肉毒素。肉毒素是目前已知毒物中毒性最強者,本菌芽胞抵抗力很強。
7.艱難梭菌:在血平板上不溶血,在卵黃瓊脂平板上不形成乳濁環(huán),CCFA平板上生長的菌落在紫外線照射下可見黃綠色熒光。
8.白喉棒狀桿菌:
(1)在細菌的一端或兩端有濃染的顆粒,稱為異染顆粒,用亞甲藍染色菌體著色不均勻,呈現(xiàn)著色深淺相間的節(jié)段或著色較深的顆粒;用Neisser(奈瑟)染色,菌體染成黃褐色,顆粒被染成紫黑色;Albert(阿培特)染色,菌體呈藍綠色,異染顆粒藍黑色。
(2)常用培養(yǎng)基:血液瓊脂平板;呂氏血清斜面培養(yǎng)基;亞碲酸鉀血瓊脂(本菌能吸收亞碲酸鹽,并使其還原為元素碲,使菌落呈黑色。)
9.炭疽芽胞桿菌:
(1)是致病菌中最大的革蘭陽性桿菌。兩端齊平,呈竹節(jié)狀。
(2)在瓊脂平板上培養(yǎng)后,形成灰白色、不透明、無光澤、邊緣不整齊、大而扁平的粗糙型菌落,在低倍鏡下觀察,呈卷發(fā)狀。
10.蠟樣芽胞桿菌:食物中如被大量的蠟樣桿菌污染(106~108/g)可致食物中毒,有腹瀉型與嘔吐型之分。
11.產單核李斯特菌常伴隨EB病毒引起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此外可引起腦膜炎。
12.結核分枝桿菌抗酸染色陽性。常用培養(yǎng)基為羅氏培養(yǎng)基。
13.麻風分枝桿菌是麻風的病原菌,麻風是一種慢性傳染病,也是一種人畜共患病。
14.銅綠假單胞菌:
(1)在普通瓊脂平板培養(yǎng)基上,可形成圓形大小不一,邊緣不整齊、扁平、隆起、光滑、濕潤且常呈融合狀態(tài)的菌落。
(2)產生的主要色素包括:①綠膿素,為藍綠色,可溶于水和氯仿,無熒光性;②熒光素為綠色熒光素,溶于水而不溶于氯仿。
15.不動桿菌屬生物學特征為“三陰”,即氧化酶陰性,硝酸鹽還原試驗陰性和動力陰性。
16.軍團菌屬:其中主要致病菌為嗜肺軍團菌。
營養(yǎng)要求較苛刻,且生長緩慢,初次分離需L-半胱氨酸,培養(yǎng)基中含鐵鹽可促進生長。在活性炭-酵母浸出液瓊脂(BCYE)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形成圓形凸起,灰白色有光澤的菌落。
17.流感嗜血桿菌:
(1)在普通培養(yǎng)基中須加入X和V因子,才能生長。流感嗜血桿菌在加熱血平板(巧克力平板)上生長較佳。
(2)當流感嗜血桿菌與金黃色葡萄球菌在血瓊脂平板上共同培養(yǎng)時,由于后者能合成較多的V因子,可促進流感嗜血桿菌的生長。因此,在葡萄球菌菌落周圍生長的流感嗜血桿菌菌落較大,離葡萄球菌菌落越遠的菌落越小,此稱為衛(wèi)星現(xiàn)象,這有助于對流感嗜血桿菌的鑒定。
18.百日咳鮑特菌常用鮑-金培養(yǎng)基進行分離培養(yǎng)。
19.巴斯德菌屬:人類感染多通過被狗、貓咬傷或抓傷所致。
〖醫(yī)學教育網版權所有,轉載務必注明出處,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