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10月25日 19:00-21:00
詳情10月28日 16:00-18:00
詳情【概述】
甲狀腺炎有急性化膿性、亞急性及慢性三種。前者少見,臨床常見后兩者。本節(jié)介紹亞急性甲狀腺炎。
亞急性甲狀腺炎系由病毒或病毒引發(fā)的變態(tài)反應所致的甲狀腺炎癥。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癥狀伴甲狀腺彌漫性腫大,或僅有甲狀腺部位出現(xiàn)結節(jié)硬塊為主要臨床特征。典型病程大致分為早期伴甲狀腺功能亢進癥,中期出現(xiàn)短暫甲狀腺功能減退表現(xiàn),以及恢復期。本病多見于20~30歲間的女性,屬自限性疾病,雖有復發(fā)傾向,但大多預后良好。亞急性甲狀腺炎屬中醫(yī)“癭腫”、“熱病”等范疇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病因病理】
亞急性甲狀腺炎的病因由感受火熱之邪,或情志不遂所致。
病理變化為感受火熱之邪,熱毒壅盛,結于頸前;或情志不遂,肝氣郁滯,氣郁化火,灼津為痰,痰熱互結于頸。進而熱毒或痰熱傷及陰津,又致陰虛火旺,虛熱內(nèi)擾之證。
【診斷要點】
1.本病起病急驟,病前先有咽炎或上呼吸道感染癥狀,起病后出現(xiàn)甲狀腺部位明顯腫痛,伴發(fā)熱及甲狀腺功能亢進癥。輕者僅有甲狀腺部位結節(jié)硬塊;而無其他癥狀。
2.甲狀腺吸碘率低,血清蛋白結合碘暫時性升高,基礎代謝率常增高,血沉增快,血清球蛋白增高,甲狀腺131Ⅰ攝取功能顯著降低。
【辯證分型】
1.熱毒壅盛癥狀:起病急,高熱寒戰(zhàn)、頭痛咽痛,頸部腫痛,膚色微紅。舌紅,苔薄黃,脈浮數(shù)。
證候分析:火熱時邪侵犯肌表,正邪交爭,見高熱寒戰(zhàn),頭痛咽痛;熱毒壅結于頸,則腫痛而紅;舌紅,苔薄黃,脈浮數(shù),均為火熱毒邪壅結肌表之征。
2.肝郁化火癥狀:頸部腫脹疼痛,心悸,急躁易怒,多汗手顫,日苦口渴,大便秘結。舌紅,苔黃或黃膩,脈弦數(shù)。
證候分析:情志不遂,肝郁氣滯,氣郁化火,灼津為痰,痰熱互結于頸,故見頸部腫痛;肝膽郁火擾亂心神壩小心悸,急躁易怒;熱傷津液,則口苦口渴,大便秘結;里熱內(nèi)迫則多汗;肝火傷陰、陰虛風動則手顫;舌紅,苔黃或黃膩,脈弦數(shù),均為肝郁化火或痰熱互結之征。
【分型治療】
1.熱毒壅盛治則:疏風清熱,解毒消腫。
方藥:普濟消毒飲加減。
黃芩12克黃連5克板藍根30克連翹12克牛蒡子9克玄參9克桔梗6克升麻6克柴胡9克僵蠶9克夏枯草15克貝母12克隨癥加減:高熱者,加石膏30克(先下)、知母9克、山梔9克,以加強清熱;大便秘結者,加全瓜簍15克、玄明粉3克,以清熱通腑。
2.肝郁化火治則:疏肝泄熱化痰散結。
方藥:龍膽瀉肝湯加減。
龍膽草6克梔子9克柴胡9克黃芩9克生地15克赤芍15克丹皮9克澤瀉12克浙貝母15克黃藥子9克夏枯草15克隨癥加減:頸痛較甚者,加制乳香、制沒藥各6克,以行氣活血,通絡止痛;胸脅脹滿、急躁易怒者,加川??子9克、郁金9克,以加強疏肝理氣;心悸、多汗、手顫明顯者,加炒棗仁9克、麥冬12克、煅龍牡各30克、白芍15克,以滋養(yǎng)心肝,寧心熄風;五心煩熱、渴飲盜汗者,加玄參12克、麥冬12克、黃柏9克、知母9克,以滋陰瀉火。
【中成藥】
1.夏枯草膏 每次1匙,每日3次。
2.金黃膏 外敷甲狀腺腫痛處。
【簡便方】蒲公英30克、野菊花15克,水煎開后,可做茶沖飲,每日多次。用于熱毒盛者。
【其它療法】
針灸療法:選大椎、風地、外關、合谷、氣舍、太沖等穴,用瀉法。
冷針冷灸法:選腎俞、肝俞、太沖、太溪、三陰交、內(nèi)關、氣舍等穴,用LRL―l型電子冷凍增熱針灸治療儀,以冷針溫度一5℃~10℃施治。
外治法:野菊花、鮮蒲公英適量,搗爛如泥敷腫痛處;或大黃12克、白礬12克、雄黃2克,共研末,醋調(diào)敷于腫痛處。
食療法:
(1)綠豆50克熬粥,加冰糖30克,常食。
(2)馬蘭頭500克、香豆腐干100克均開水燙過切丁,加調(diào)料拌食。適用于亞急性甲狀腺炎急性發(fā)病期。
【注意事項】
1.本病在急性發(fā)病期用腎上腺素治療可較快消除癥狀,但復發(fā)率高,因此,宜配合中醫(yī)藥的辨證施治。
2.發(fā)病初應臥床休息,飲食清淡,高熱者甲狀腺區(qū)置冰袋,合并甲狀腺功能亢進者,應避免精神刺激,進食富含營養(yǎng)的食物。
3.平時慎防感冒,保持情緒穩(wěn)定,以預防發(fā)病。
10月25日 19:00-21:00
詳情10月28日 16:00-18: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