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據Nature新聞報道,近日來自希臘艾奧尼納大學的研究人員稱他們在對三十幾份高引用的論文進行分析后發(fā)現科研工作者通常引用那些顯示最密切相關性的論文從而過分夸大了生物標記與疾病之間的聯系。
生物標記是指近年來隨著免疫學和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發(fā)展而提出的一類細胞生物特征性標記,例如某個基因或蛋白質的活性。生物標記不僅可從分子水平探討發(fā)病機制,在準確、敏感地評價早期、低水平的損害方面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提供疾病早期預警,還可在很大程度上為臨床醫(yī)生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預測療效提供依據。
盡管研究人員一直在致力于發(fā)現可靠的生物標記,然而如今這一研究領域充斥著的卻只是那些最初顯示巨大潛力,但卻在更深入的核查中被徹底否決的生物標記。
“每年有數以千計的研究在那些權威期刊上發(fā)表數量龐大的文章,宣稱他們發(fā)現的生物標記具有極大的應用潛力,”斯坦福大學的流行病學家John Ioannidis說:“然而卻極少能夠真正地進入到臨床上。”
希臘艾奧尼納大學的Ioannidis及同事Orestis Panagiotou在發(fā)表于5月31日《美國醫(yī)學會雜志》(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上的論文中稱研究人員常常延續(xù)對某個生物標記的夸張性宣傳,即使是在深入的研究已否定其重要性的情況下。
“這并不是指某件軼事,而是目前頻繁發(fā)生的事情。”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流行病學家Patrick Bossuyt認為。
Ioannidis表示他自己就曾發(fā)表過關于有潛力的生物標記與疾病相關性的研究論文,然而后來他發(fā)現這些結論最終均未能立住腳。這些經歷使他意識到所有的結論都必須經過嚴格的檢測驗證。
在新研究論文中,Ioannidis 和 Panagiotou將焦點放到了24種高引用的生物醫(yī)學期刊上。他們選擇的有關生物標記的論文引用次數均在400次以上,隨后他們將范圍進一步縮小至那些針對同一生物標記進行了后續(xù)薈萃(meta)分析的研究團體。其中有35個研究項目滿足他們的選擇要求。進而他們發(fā)現其中29項研究顯示的生物標記與疾病的相關性高于后續(xù)的薈萃分析中的結果,其中30項研究報道相關性高于最大單項研究觀察到的結果。
其中已被引用1436次的一項1991年的研究報道證實血液高水平的高半胱酸可導致心血管疾病發(fā)病率增高27.7倍,而薈萃分析報道發(fā)病風險卻只有1.58倍。
“許多的研究人員正在引用的都是一些包含最好結果的研究,這顯然存在著顯著的引用偏差,”Ioannidis說:“這或許正是生物標記作用被夸大的重要原因。”
1、凡本網注明“來源:醫(yī)學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醫(yī)學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醫(yī)學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
4、聯系方式:
編輯信箱:mededit@cdeledu.com
電話:010-82311666
010 82311666
400 650 1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