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時間待定
詳情時間待定
詳情①體針
取穴:主穴:內(nèi)關(guān)、足三里、三陰交、心俞;配穴:若心悸嚴重者加神門、膻中;房顫加間使、華佗夾脊胸4~5;呼吸困難加肺俞、列缺;心動過速加厥陰俞;心動過緩加素醪、百會;下肢浮腫加陽陵泉;有風濕活動加風池、大椎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操作:以提插捻轉(zhuǎn)中等感應(yīng)為主,心動過緩或體質(zhì)較差用弱感應(yīng)(素繆用括針柄法100~200次),心動過速用較強感應(yīng),間歇動留針或靜留針15分鐘(背俞穴不留針),每天或隔天治療1次,10次為一療程。
療效:共治療19例,基本治愈10例,好轉(zhuǎn)6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84.2%.
②耳針
取穴:主穴:心、神門、內(nèi)分泌、皮質(zhì)下。配穴:腎上腺、小腸、風濕線、交感。
風濕線位置:位于耳舟中,自鎖骨穴至肘穴間連線,本穴呈線狀。
操作:每次取2~3個主穴,1~2個配穴。開始可以針刺為主,體質(zhì)強者針雙側(cè),體質(zhì)差者針單側(cè),并接遍電針儀,以密波刺激,開始刺激強度宜輕,以后逐漸加強,時間為45分鐘左右,隨癥情好轉(zhuǎn),延長留針時間。當病情趨向穩(wěn)定,可用磁珠(強度380高斯)貼敷配合針刺,即一耳針刺,取針后在另一耳貼敷磁珠。方法為將磁珠先置于O.7×0.7厘米大小之方塊膠布中,于所選穴位測得敏感點后貼上,并作按壓。值得一提的是,對本組處方中主穴心穴的位置,有不同意見,有認為在耳甲腔最凹處,須作仔細測定。耳針在心衰期間或治療初期可每日1次,待癥狀改善后,可改為隔日1次或每周2次。穴位據(jù)癥情變化而更換,以3個月為一療程,停針7天,再作下一療程。表明耳針是有一定療效的。
表明耳針是有一定療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