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藥理該品對革蘭陽性菌及部分陰性菌有抗菌活性,對革蘭陽性球菌的作用尤強。該品體外抗菌活性試驗表明:對肺炎球菌、化膿性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MSSA菌株)、表皮葡萄球菌(MSSE菌株)和卡他布蘭漢菌有較強的抗菌活性,對肺炎鏈球菌MIC90為0.25μg/ ml,對化膿性鏈球菌MIC90為0.5μg/ml,對其他3種細菌的MIC90均小于8.0μg/ml,對流感嗜血桿菌亦有較強的抗菌活性,MIC90為2.0μg/ml。對腸球菌亦顯示有很強的體外抗菌活性,MIC90為2.0μg/ml。對草綠色鏈球菌、溶血性鏈球菌、非溶血性鏈球菌、白喉桿菌、產(chǎn)氣莢膜桿菌、破傷風桿菌和炭疽桿菌均有良好抗菌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菌株)、表皮葡萄球菌(MRSE菌株)的體外抗菌活性不如萬古霉素。該品作用機制為抑制敏感菌的細胞壁合成,而產(chǎn)生殺菌作用。2.毒理該品小鼠靜脈注射的LD50為(1.02±0.04)g/kg,腹腔注射的LD50為(1.26±0.23)g/kg。生殖毒性試驗中,試驗組小鼠的胎仔死亡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
該品口服不吸收,靜脈滴注1.0g后,血藥峰濃度(Cmax)為(68.93±6.86)mg/L,血消除半衰期(t1/2β)為(1.19±0.12)h,血藥濃度-時間曲線下面積(AUC)為(94.7±9.8)mg/(L.h),12小時尿藥累計排泄率為93.1±3.2%。肌內注射1.0g后,血藥峰濃度(Cmax)為(35.12±4.34)mg/L,達峰時間(tmax)為(0.78±0.08)h,半衰期為(1.38±0.21)h,血藥濃度-時間曲線下面積(AUC)為(85.3±8.0)mg/(L.h),12小時尿中藥累計排泄率為84.2±5.9%。與靜脈滴注相比,其絕對生物利用度為90.3±6.4%。該品注射后在體內組織分布廣泛,以膽汁、肝、肺等處含量為高,不透過血-腦脊液屏障。在機體內幾乎不代謝,主要從尿中排出,12小時尿中排出給藥量的90%以上。腎功能減退患者,肌內注射后血清半衰期延長至13.2小時,約為正常半衰期的10倍,24小時尿中僅排出給藥量的3.2%,血液透析可排出給藥量的20%~30%。
用于敏感菌所引起呼吸系統(tǒng)、肝膽系統(tǒng)、五官、尿路感染及心內膜炎、敗血癥。
該品口服不吸收。肌內注射:一次0.5g~1.0g,一日4次;小兒按體重一日50~100mg/kg,分3~4次給藥。
靜脈注射:一次1g,一日2~4次;小兒按體重一日50~100mg/kg,分2~4次給藥。
臨用前加滅菌注射用水或氯化鈉注射液適量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