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wǎng)APP下載

開發(fā)者:1

蘋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應用涉及權(quán)限:查看權(quán)限 >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wǎng)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Yishimed66

24小時客服電話:010-82311666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wǎng) > 中醫(yī)理論 > 方劑集錦 > 正文
RSS | 地圖 | 最新

大黃附子湯-方劑集錦

2013-08-22 10:34 醫(yī)學教育網(wǎng)
|

出《金匱要略》卷上方。組成:大黃三兩,附子三枚(炮)、細辛二兩。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溫三服。若強人,煮取二升半,分溫三服。服后如人行四五里,進一服。

【方名】 大黃附子湯

【出處】 《金匱要略》

【分類】 瀉下劑-溫下

【組成】 大黃(9克) 附子(12克) 細辛(3克)

【方論】方中附子、細辛溫經(jīng)散寒醫(yī)學|教育網(wǎng),大黃瀉下通便。三味合用,共成溫經(jīng)散寒,通便止痛之功。

【功用】 溫里散寒,通便止痛。

【主治】 寒積里實證……腹痛便秘,脅下偏痛,發(fā)熱,手足厥冷,舌苔白膩,脈弦緊。(本方常用于急性闌尾炎、急性腸梗阻、睪丸腫痛、膽絞痛、膽囊術(shù)后綜合征、慢性痢疾、尿毒癥等屬寒積里實者。)

【用法】 水煎服。

【禁忌】 使用時大黃用量一般不超過附子。

【方解】 本方證因寒邪與積滯互結(jié)于腸道所致。寒為陰邪,其性收引,寒人于內(nèi),陽氣失于溫通,氣血被阻,故見腹痛;寒邪阻于腸道,傳導失職,故大便不通;寒邪凝聚于厥陰,則脅下偏痛;積滯留阻,氣機被郁,故發(fā)熱;陽氣不能布達四肢,則手足厥逆;舌苔白膩,脈弦緊為寒實之征。治當溫散寒凝以開閉結(jié),通下大便以除積滯,立溫陽通便之法。本方意在溫下醫(yī)學|教育網(wǎng),故重用辛熱之附子,溫里散寒,止腹脅疼痛;以苦寒瀉下之大黃,瀉下通便,蕩滌積滯,共為君藥。細辛辛溫宣通,散寒止痛,助附子溫里散寒,是為臣藥。大黃性味雖屬苦寒,但配伍附子、細辛之辛散大熱之品,則寒性被制而瀉下之功猶存,為去性取用之法。三味協(xié)力,而成溫散寒凝、苦辛通降之劑,合成溫下之功。

附子與細辛相配是仲景方中治療寒邪伏于陰分的常用組合,如麻黃細辛附子湯中是與麻黃同用,意在助陽解表;本方是與苦寒瀉下之大黃同用,重在制約大黃寒性,以溫下寒積,意在溫陽通便。一藥之異,即變助陽解表而為溫下之法,且方中附子用至3枚,遠比麻黃細辛附子湯為大,此中輕重,大有深意,臨證用藥當細心體會。

【化裁】 腹痛甚,喜溫,加肉桂溫里祛寒止痛;腹脹滿,可加厚樸、木香以行氣導滯;體虛或積滯較輕,可用制大黃,以減緩瀉下之功;如體虛較甚,加黨參、當歸以益氣養(yǎng)血。

醫(yī)師資格考試公眾號

相關(guān)資訊
距離2024醫(yī)師二試考試

編輯推薦
免費資料

免費領(lǐng)取

網(wǎng)校內(nèi)部資料包

立即領(lǐng)取
考試輔導

直播課
【直播】醫(yī)師報名指導及復習備考公開課
2021網(wǎng)上報名/現(xiàn)場審核指導

直播時間:全年更新

直播主題:2021年報名/復習備考

直播老師:湯以恒、張鈺琪、鴻儒、端木靈、俞慶東、章一芹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