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體為毛滴蟲目(Trichomonadida)的動鞭毛蟲。有3~6根鞭毛,其中之一拖於波動膜之後或鑲在其一側。多數(shù)棲於各種動物的消化道內,單核或多核,行分裂生殖。毛滴蟲屬(Trichomonas)是很多動物消化道的普通寄生蟲。毛滴蟲細胞為梨形,有4根前鞭毛,而第五根鑲于波動膜一側;沿著波動膜一胞口和一條基干;一根軸柱(胞質組成的剛性桿)用于支持,常向后方伸出。有3種毛滴蟲見于人體;人毛滴蟲(T. hominis)寄生于腸道;陰道毛滴蟲(T. vaginalis)寄生于陰道內;口腔毛滴蟲(T. buccalis)寄生於口腔內。胎三毛滴蟲(Tritrichomonas foetus)可使牛致病。
三種滴蟲在形態(tài)上很相似,陰道毛滴蟲是最大的一種。而各株的大小,生長力,毒力及抗原特性方面存在差異。陰道毛滴蟲僅有滋養(yǎng)體期,無包囊期。滋養(yǎng)體呈梨形或圓形,長7~32μm,約為多核白細胞的2-3倍,無色,透明,具有折光性。前端有5顆排成環(huán)狀的毛基體復合體。自此發(fā)出4根前鞭毛和1根后鞭毛,同時發(fā)出波動膜和基染色干。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胞核在蟲體前1/3處,為橢圓形的泡狀核,核附近有副基體和副基纖維,軸柱一根縱貫蟲體自后端伸出。
透射電鏡觀察:蟲體由雙層質膜包圍,體前1/3有一橢圓形細胞核,核膜雙層,膜上有核孔,核內有6-10個電子密度高、大小相仿的染色質顆粒;核膜外周可見內質網(wǎng),在核與副基纖維的背側高爾基復合體;體前的毛基體復合體,由鞭毛管管腔內“C”形盾結構及5個毛基體三部分組成。
滴蟲借前端四根鞭毛的擺動向前運動并以波動膜的撲動作出螺旋式運動。
陰道毛滴蟲屬厭氧寄生原蟲,對外環(huán)境有較強的適應性,能在25~42℃中生長繁殖,3~5℃仍能存活21天,在半干燥狀態(tài)下生存能力較差,但尚能生活6小時。pH為5.5~6.0,為最適宜生長繁殖,pH>7.5或pH<4.5時,生長受抑制。
從超微結構觀察,無完整的線粒體,此與其他原蟲有很大不同,無厭光性及嗜光性,通電偏向陰極。
在人體體液中,狀態(tài)不同,在白帶中可見繁殖,在精液中也可見繁殖,但在尿中未見繁殖。蟲體內進行厭氣性及嗜氣性代謝,糖分解,ACA-環(huán)上的酶基本在蟲體內含有,細胞呼吸色素系酶有ATP酶,能利用的營養(yǎng)液有肝糖、葡萄糖、果糖各種氨基酸蛋白等。在培養(yǎng)基中加入葡萄糖,同樣促使繁殖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