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免費資料
免費領取
網校內部資料包
考試輔導
直播課
【性味】
甘,平。
①《別錄》:味甘,溫,無毒。
②《千金·食治》:味甘澀,溫,無毒。
③《日用本草》:味辛甘,涼平。
【歸經】 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①《得配本草》:入足厥陰經。
②《本草撮要》:入手少陰、太陰,足厥陰經。
【功能主治】
和脾,利水,止血,明目。治痢疾,水腫,淋病,乳糜尿,吐血,便血,血崩,月經過多,目赤疼痛。
①《別錄》:主利肝氣,和中。
②《藥性論》:燒灰(服),能治赤白痢。
③《千金·食治》:殺諸毒。根,主目澀痛。
④崔禹錫《食經》:補心脾。
⑤《日用本草》:涼肝明目。
⑥《綱目》:明目,益胃。
⑦《現(xiàn)代實用中藥》:止血。治肺出血,子宮出血,流產出血,月經過多,頭痛、目痛或視網膜出血。
⑧《陸川本草》:消腫解毒,治瘡癤,赤眼。
⑨《南寧市藥物志》:治乳糜屎。
⑩《廣西中藥志》:健胃消食,化積滯。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鮮者1~2兩);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調敷、搗敷或搗汁點眼。
【貯藏】置陰涼干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