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細胞數(shù)的變化有可能是生理性和病理性兩方面因素造成的,我們要分別看待。
1.生理性變化
?。?)年齡與性別的差異:新生兒,由于出生前處于生理性缺氧狀態(tài),故紅細胞明顯增高,較成人約增加35%,出生2周后逐漸下降,2個月嬰兒約減少30%。男性在6~7歲時最低,隨年齡增大而逐漸上升,25~30歲達到高峰,30歲后隨年齡增大而逐漸下降,直到60歲尚未停止。
女性也隨年齡增大而逐漸上升,13~15歲達到高峰,隨后受月經(jīng)、內(nèi)分泌等因素影響而逐漸下降,21~35歲維持最低水平,以后隨年齡增大而逐漸上升,與男性水平相當。紅細胞計數(shù)男女在15~40歲期間差別明顯,主要是男性雄性激素水平較高,其中睪丸酮有促進紅細胞造血的作用。
?。?)精神因素:感情沖動、興奮、恐懼、冷水浴刺激等可使腎上腺素增多,導(dǎo)致紅細胞暫時增多。
?。?)劇烈體力運動和勞動:安靜時全身每分鐘耗氧0.3~0.4L,運動時可達2~2.5L,最高可達4~4.5L,因需氧量增加,使紅細胞生成素生成增加、骨髓加速釋放紅細胞,導(dǎo)致紅細胞增多。
?。?)氣壓減低:高山地區(qū)居民和登山運動員因大氣稀薄、氧分壓低,在缺氧刺激下,紅細胞代償性增生,骨髓產(chǎn)生更多紅細胞,導(dǎo)致紅細胞增高。高海拔人群約增加14%。
?。?)妊娠和老人:妊娠中、后期,為適應(yīng)胎盤循環(huán)需要,通過神經(jīng)、體液調(diào)節(jié),孕婦血漿容量明顯增加使血液稀釋,導(dǎo)致紅細胞減少,妊娠約減少16%。老年人因造血功能明顯減退,醫(yī).學(xué)教.育網(wǎng)整.理導(dǎo)致紅細胞減少。
2.紅細胞和血紅蛋白量減少
見于臨床上各種原因的貧血。通過紅細胞計數(shù)、血紅蛋白測定或血細胞比容測定可診斷貧血,明確貧血程度。貧血原因分析應(yīng)結(jié)合體檢和進一步檢查。按病因?qū)?a href="http://m.serviciosjt.com/jibing/pinxue/" target="_blank" title="貧血" class="hotLink">貧血分成:
?。?)造血原料不足
?。ˋ)缺鐵,鐵是制造血紅蛋白的原料,鐵供應(yīng)或吸收不足,原料不足使鐵重新利用率減少、血紅蛋白合成量減少。
?。˙)鐵失利用,例如,如鐵粒幼細胞貧血(紅細胞小、中心淡染區(qū)擴大、血清鐵和貯存鐵增加、幼稚細胞核周有鐵顆粒)或先天性或后天性紅細胞酶缺陷者鐵不能被利用、堆積在細胞內(nèi)外,使發(fā)育中細胞的功能障礙,紅細胞過早死亡所致。再如,某些藥物,如異煙肼、硫唑嘌呤等。繼發(fā)于某些疾病,如類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白血病、甲狀腺功能亢進、慢性腎功能不全、鉛中毒等。
?。?)骨髓造血功能減退
骨髓造血機制破壞,如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纖維化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癥;骨髓被腫瘤細胞侵占,如白血病、骨髓瘤、骨轉(zhuǎn)移癌等。以及某些藥物,如抗腫瘤藥物、磺胺類藥物、保泰松、有機砷、馬利蘭等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物理因素,如X線、鈷、鐳照射等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繼發(fā)于其他疾病對骨髓的抑制,如慢性腎功能衰竭(因尿素、肌酐、酚、吲哚等物質(zhì)潴留使骨髓造血功能受影響)。
(3)急性、慢性紅細胞丟失過多
各種原因出血,如月經(jīng)過多、醫(yī).學(xué)教.育網(wǎng)整.理消化性潰瘍、痔瘡、十二指腸鉤蟲病等。
(4)紅細胞破壞過多(紅細胞壽命縮短)
各種原因溶血,如輸血溶血反應(yīng)、蠶豆病、遺傳性球形細胞增多癥等。
3.紅細胞增多
?。?)原發(fā)性紅細胞增多
這是一種骨髓異常增生的疾病。
如真性紅細胞增多癥、良性家族性紅細胞增多癥等。真性紅細胞增多癥是一種原因不明紅系細胞異常增殖性疾病,紅細胞計數(shù)在(7~10)×1012/L,發(fā)生于40~70歲年齡組,其外周血紅細胞明顯增多、白細胞和血小板增高、有時伴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
(2)繼發(fā)性紅細胞增多
實際上是骨髓對缺氧的一種代償或者是對骨髓的刺激。
①心血管?。焊鞣N先天性心血管疾病,如房室間隔缺損、法洛四聯(lián)癥。②肺部疾?。?a href="http://m.serviciosjt.com/jibing/feiqizhong/" target="_blank" title="肺氣腫" class="hotLink">肺氣腫、肺源性心臟病、肺纖維化、矽肺和各種引起肺氣體交換面積減少。③異常血紅蛋白病。④腎上腺皮質(zhì)功能亢進(庫欣?。?,可能與皮質(zhì)激素刺激骨髓使紅細胞生成偏高有關(guān)。⑤某些藥物,如腎上腺素、糖皮質(zhì)激素、雄激素等。
(3)相對性紅細胞增多
是由于血液濃縮所致。
如嘔吐、嚴重腹瀉、多汗、多尿、醫(yī).學(xué)教.育網(wǎng)整.理大面積燒傷、晚期消化道腫瘤而長期不能進食等引起血液濃縮、血液中有形成分相對增多,多為暫時性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