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方案](http://m.serviciosjt.com/upload/resources/image/2024/12/17/827232.png)
(1)原理:血細胞內的醋酸AS-D萘酚酯酶與重氮鹽偶聯(lián),形成不溶性藍色沉淀,定位于胞質內。氟化鈉抑制試驗是以相同方法制備2份基質液,其中一份加入適量氯化鈉,另一份不加氟化鈉作對照。將已固定的2張相同標本的涂片混入這2種不同基質液中,分別作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屬于非特異性酯酶染色。用油鏡觀察計數(shù)100或200個被檢細胞,分別計算醫(yī)學敎^育^網(wǎng)收集整理出抑制前和抑制后的陽性率和陽性積分,按下述公式計算出抑制率。
抑制率(%)=(抑制前陽性率或陽性積分-抑制后陽性率或陽性積分)/抑制前陽性率或陽性積分×100
所謂抑制是指氟化鈉試驗的抑制率大于50%。
(2)結果判斷:染色陽性結果為胞質中出現(xiàn)棕黑色顆粒沉淀:①(一)無顆粒沉淀,為0分。②(±)顆粒少量、稀疏,為0.5分。③(+)胞質內1/2區(qū)域出現(xiàn)顆粒沉淀,為l分。④(++)胞質內3/4區(qū)域出現(xiàn)顆粒沉淀,為2分。⑤(+++)胞質內布滿顆粒沉淀,為3分。⑥(++++)胞質內充滿濃密的顆粒沉淀,為4分。
(3)正常血細胞的染色:
1)粒細胞系統(tǒng):原粒細胞為陰性反應或陽性反應,自早幼粒細胞至成熟中性粒細胞均為陽性反應,一般為(+)~(++),此反應不被氟化鈉抑制。
2)單核細胞系統(tǒng):原始單核細胞為陰性反應或陽性反應,幼單核細胞和單核細胞均為陽性反應,一般為(++)~(+++),此反應能被氟化鈉抑制。
3)淋巴細胞:淋巴細胞呈弱陽性反應,此反應不被氟化鈉抑制。
4)紅細胞系統(tǒng):早期幼紅細胞可呈陽性反應,醫(yī)學敎^育^網(wǎng)收集整理隨細胞的成熟陽性反應程度逐漸減弱,此反應不被氟化鈉抑制。
5)巨核細胞和血小板:為陽性反應。
(4)臨床意義:幫助鑒別急性白血病的類型。急性粒細胞白血病時,白血病原始粒細胞可呈陽性反應,此反應不被氟化鈉抑制。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時,白血病原始單核細胞可呈陽性反應,幼單核細胞和單核細胞為陽性反應,此反應被氯化鈉抑制。急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時,部分白血病細胞的陽性反應可被氟化鈉抑制,部分陽性反應不被氟化鈉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