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2月7日 19:00-21:00
詳情2月8日 09:00-21:00
詳情1.闡釋病理變化在人體發(fā)生病變時,經絡是傳遞病邪和反映病變的途徑。
一方面外邪襲人,常沿著經絡,由表入里、由淺及深傳變。如外邪侵襲肌表,初見發(fā)熱、惡寒、頭痛、身疼等癥,由于肺合皮毛,若外邪循經入肺,可見咳嗽、喘促、胸痛等癥狀。另一方面,當內臟有病變時,也可以通過經絡傳導反映于外。如足厥陰肝經繞陰器,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抵小腹,布脅肋,上連目系。故肝氣郁結,可見兩脅及少腹脹痛;肝火上炎,可見目赤腫痛;肝經濕熱,可見陰部濕疹瘙癢等。同時,臟腑發(fā)生病變時,也可以通過經脈相互影響。如心火可下移于小腸,肝病影響到脾胃等。
2.指導疾病的診斷由于經絡有一定的循行部位和臟腑絡屬,因而在臨床上,可根據疾病證狀出現(xiàn)的部位,結合經絡循行的部位及所聯(lián)系的臟腑進行分析,作為疾病診斷的依據。例如:兩脅疼痛,多為肝膽疾病。如上牙痛,病在足陽明胃經;下牙痛,病在手陽明大腸經。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又頭痛一癥,痛在前額者,多為陽明經病變引起;痛在兩側者,多為少陽經病變引起;痛在后頭部及項部者,多與太陽經有關;痛在巔頂者,多與厥陰經有關。此外,在臨床實踐中人們還發(fā)現(xiàn)一些患者,在經絡循行部位或在某些穴位處,有明顯的壓痛或有結節(jié)狀、條索狀的反應物,也常有助于疾病的診斷。如肺臟有病時可在肺俞穴出現(xiàn)結節(jié)或壓痛;闌尾穴有明顯壓痛,多為腸癰等。
3.指導臨床治療經絡學說作為一種指導實踐的理論,廣泛地應用于臨床各科,尤其是對針灸、推拿和藥物治療,均具有較大指導意義。
針灸和推拿療法,主要是通過針灸或推拿一定的腧穴以疏通經氣,調節(jié)人體的臟腑氣血功能,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而穴位的選取,一般是在明確辨證的基礎上,根據經絡的循行分布路線來選穴,即“循經取穴”。
藥物治療方面,根據藥物對某些臟腑經絡具有一定特殊選擇性作用而形成的藥物歸經理論,對臨床用藥有一定的指導作用。例如:麻黃能入肺經、膀胱經,連翹能入心經,柴胡能入肝膽經等。此外,目前廣泛應用的頭針、耳針、電針、穴位注射、穴位結扎等治療方法,也都是在經絡理論的指導下運用的,也是經絡學說的進一步發(fā)展和充實。
2月7日 19:00-21:00
詳情2月8日 09:00-21: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