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Bái Yè Bù Fān
【別名】白地紫菀、大火草、牛耳朵火草、小一支箭、白頭翁
【來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鉤苞大丁草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Gerbera delauayi Franch. [G. hen-ryi Dunn]
采收和儲藏:秋、冬季采挖,洗凈,曬干。
【原形態(tài)】鉤苞大丁草 多年生草本,高10-30cm.根莖升,有多數(shù)須狀粗根。葉基生;葉柄長2-6cm,有狹翅;葉片近革質(zhì),長圓狀披針形,長5-12cm,寬2-4cm,先端鈍,基部截形或稍心形,有時有小裂片,邊緣微波狀,上面綠色,下面密被灰白色綿毛?;ㄇo被綿毛,有鉆形苞片;頭狀花序單生于花莖頂端,直徑2.5-3cm;總苞圓錐狀鐘形,長約2cm;總苞片多層,革質(zhì),邊緣和上部粉紫色,外層較小,鉆形,內(nèi)層較大,披針形,先端急尖;邊花長約2cm,舌片與筒近等長,白色至粉紅色,雌性;盤花筒狀,長約1.3cm,兩性。瘦果有喙,被毛;冠毛長約1.2cm,污白色,糙毛狀,花期2-4月。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荒山野坡、林邊和草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貴州及云南等地。
【性味】味辛;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清熱化痰;消積殺早。主感冒;咳嗽氣喘;痢疾;胃痛;消化不良;蛔蟲癥;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nèi)服。外用:適量,研末撒。
【注意】孕婦慎服。
【摘錄】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