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見的多糖化合物有以下幾種:
1. 淀粉(starch)
為D-葡萄糖的高聚物,通式為(C6H10O5)n。淀粉是植物體內貯藏的營養(yǎng)物質,具有一定的形態(tài),通常為白色顆粒狀粉末,不溶于冷水、乙醇及有機溶劑,在熱水中形成膠體溶液,可被稀酸水解成葡萄糖,也可被淀粉酶水解成麥芽糖。
按淀粉的結構可分為兩類:一類是膠淀粉(amylopectin),又稱淀粉精,位于淀粉粒外周,約占淀粉的80%。膠淀粉為支鏈淀粉,由1000個以上D-葡萄吡喃糖以a -1,4連接,并帶有a -1,6連接的支鏈,分子量5萬~10萬,在熱水中膨脹成粘膠狀,遇碘液呈紫色或紅紫色。另一類為糖淀粉(amylose),又稱淀粉糖,位于淀粉粒中央,約占淀粉的20%。糖淀粉為直鏈淀粉,由約300個D-葡萄吡喃糖以a -1,4連接而成,分子量1萬~5萬,可溶于熱水,遇碘液顯深藍色。淀粉通常無明顯的藥理作用,大量用作制取葡萄糖的原料,在制劑中常作為賦形劑、潤滑劑或保護劑。淀粉粒的形態(tài)結構是生藥顯微鑒定的特征之一。 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淀粉常用碘液反應來鑒定,即淀粉遇碘液呈藍紫色,加熱后藍色消失,冷卻后藍紫色復現(xiàn)。
2. 菊糖(inulin)
為約35個D-果糖以b -2,1連接而成,最后接D-葡萄糖。這種果聚糖廣泛分布于菊科和桔??浦参镏?。菊糖溶解于細胞液中。遇乙醇可形成球狀結晶析出。能溶于熱水,微溶或不溶于冷水,不溶于有機溶劑,遇碘液不顯色。常用于腎功能檢查。菊糖的形態(tài)結構可作為生藥顯微鑒定的特征之一。
3. 樹膠(gum)
為高等植物干枝受傷或受菌類侵襲后自傷口滲出的分泌物,在空氣中干燥后形成半透明的無定形固體。樹膠的形成是由于細胞壁、細胞內含物質受酶的作用分解變質(樹膠化)所致。主要分布于薔薇科、豆科、蕓香科與梧桐科等多種植物。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樹膠是一種有分支結構的雜多糖,水解后產(chǎn)生L-阿拉伯糖、L-鼠李糖、D-葡萄糖醛酸等。糖醛酸常與鈣、鎂、鉀結合成鹽。
樹膠在水中膨脹成膠體溶液,不溶于有機溶劑,與醋酸鉛或堿式醋酸鉛溶液產(chǎn)生沉淀。
常的樹膠有阿拉伯膠(acacia)、西黃芪膠(tragacanth)、杏膠、桃膠等,主要用作制劑的賦形劑、混懸劑、粘合劑和乳化劑。
4. 粘液質(mucilage)
為存在于種子、果實、根、莖的粘液細胞和海藻中的一類粘多糖,是保持植物水分的基本物質,是植物正常的生理產(chǎn)物。如車前子膠(plantosan)是車前種子中的粘液質。
粘液質的組成與樹膠相似,多為無定形固體。在熱水中形成膠體溶液,冷后成凍狀,不溶于有機溶劑,可與醋酸鉛溶液產(chǎn)生沉淀。 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5. 粘膠質(pectic substance)
為高等植物細胞間質的構成物質。如果膠(pectin)是由D-半乳糖醛酸a-1,4連接而成的直鏈化合物,具止瀉作用。
6. 纖維素(cellulose)與半纖維素(semicellulose)
纖維素為b -1,4相連的直鏈葡聚糖,半纖維素為酸性多糖,它們與木質素共同組成細胞壁。
7. 動物多糖
(1) 肝糖元(glycogan):是動物的貯藏養(yǎng)料,存在于肌肉與肝臟中。其結構與膠淀粉相似,遇碘液呈紅褐色。
(2) 甲殼素(chitin):是組成甲殼類昆蟲外殼的多糖。其結構與纖維素類似,不溶于水,對稀酸和堿都很穩(wěn)定。甲殼素的水解產(chǎn)物葡萄糖胺是重要的合成原料。
(3) 肝素(heparin):主要存在于肝與肺中,為高度硫酸酯化的左旋多糖。有很強的抗凝血作用,用于防治血栓形成。
(4) 硫酸軟骨素(chondroitin sulgate):為動物組織的基礎物質,用以保持組織的水分和彈性,也是軟骨的主成分。它與肝素相似,在動物體內與蛋白質結合而存在。具有降低血脂活性。
(5) 透明質酸(hyaluronic acid):為酸性粘多糖,存在于眼球玻璃體、關節(jié)液、皮膚等組織中作為潤滑劑,并能阻止微生物的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