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教育網

切換欄目
當前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中醫(yī)寶典 > 中醫(yī)診療 > 治療技術 > 正文 RSS | 地圖 | 最新

流行性腮腺炎診療技術

2010-11-29 18:31  來源:醫(yī)學教育網    打印 | 收藏 |
字號

| |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臨床以腮腺非化膿性腫脹和疼痛為特征。本病亦可累及其他腺體、神經系統(tǒng)及心臟。常見的并發(fā)癥有腦炎、睪丸炎和卵巢炎,全年均可發(fā)病,但以冬春季節(jié)為多。好發(fā)于年長兒,兩歲以下小兒發(fā)病者少見,兒童期無明顯性別差異。本病的傳播途徑主要通過飛沫傳播,感染后可獲持久免疫。

  中醫(yī)學以其突然發(fā)生耳下、腮部漫腫疼痛,故名“痄腮腫”、“鸕鶿瘟”。

  辨證論治

  1.溫毒襲表證

  【證候】 發(fā)熱輕,一側或兩側耳下腮部腫大,壓之疼痛,有彈性感。舌尖紅,苔薄白,脈浮數(shù)。

  【治法】 疏風清熱,散結消腫。

  【方藥】 銀翹散。主要藥物:銀花、連翹、豆豉、牛蒡子、荊芥、薄荷、蘆根、桔梗、竹葉、甘草。咽紅腫痛去荊芥,加馬勃、板藍根、山豆根清熱解毒利咽;惡心嘔吐,加陳皮、竹茹清胃止嘔;腮腫疼痛,加夏枯草清瀉肝火,散結消腫。

  2.熱毒蘊結證

  【證候】 壯熱,頭痛,煩躁,腮部漫腫,疼痛拒按。舌紅苔黃,脈數(shù)有力。

  【治法】 清熱解毒,軟堅散結。

  【方藥】 普濟消毒飲。主要藥物:黃芩、黃連、連翹、玄參、馬勃、板藍根、牛蒡子、僵蠶、升麻、柴胡、陳皮、桔梗、人參、甘草。腮部漫腫、硬結不散者,去甘草,加夏枯草、海藻、昆布軟堅散結;熱毒壅盛,大便秘結者,加大黃、玄明粉瀉火通便;頭痛嘔吐者,加鉤藤、菊花、竹茹清熱平肝。

  3.毒陷心肝證

  【證候】腮腺腫脹,高熱不退,嗜睡,頸強,嘔吐,甚則昏迷,抽風。舌質紅絳,苔黃糙,脈洪數(shù)。

  【治法】 清熱解毒,息風開竅。

  【方藥】普濟消毒飲、紫雪丹或至寶丹。三藥共奏清熱解毒、息風開竅之功。嘔吐甚者,加代赭石、灶心土、竹茹降逆止嘔。

  4.邪竄肝經證

  【證候】 腮部腫脹發(fā)熱,男性睪丸腫痛,女性少腹痛。舌質偏紅,苔黃,脈弦數(shù)。

  【治法】 清瀉肝火,涼血止痛。

  【方藥】 龍膽瀉肝湯。主要藥物:龍膽草、澤瀉、木通、車前子、當歸、柴胡、甘草、生地黃。臨證時常加用當歸、赤芍、川楝子、延胡索理氣活血止痛;加澤瀉、荔枝核、萆薢利濕除濁。

  經驗方

  1.腮腺炎一號

  【藥物組成】 荊芥穗6克,薄荷6克,蒲公英10克,草河車1克,板藍根10克,黃芩6克,夏枯草10克。

  【功效】 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適應證】 溫毒襲表證。

  【用法用量】 水煎,每日一劑,分早、晚服。

  2.清解湯

  【藥物組成】 龍膽草9克,黃芩6克,連翹 9克,板藍根9克,蒲公英9克,甘草3克,山梔子6克,夏枯草9克。

  【功效】 清熱解毒。

  【適應證】 溫毒襲表證。

  【用法用量】每日一劑,水煎,分早、晚服。

  3.疏表散

  【藥物組成】淡豆豉25克,山川柳9克,荊芥穗9克,山梔皮9克,大青葉9克,板藍根18.8克,粉葛根9克,金銀花18.8克,青連翹18.8克,象貝母18.8克,白茅根18.8克,天花粉18.8克,潤元參18.8克,廣陳皮 18.8克,條黃芩18.8克,冬桑葉12.5克,凈蟬衣12.5克,赤芍12.5克,羚羊角粉1.6克。

  【功效】散風清熱。

  【適應證】溫毒襲表證。

  【用法用量】顆粒散劑,每包1.8克。一日總量:一歲一包,3歲兩包,6歲4包,分2~4次服。

  4.王烈經驗方

  【藥物組成】 板藍根、赤芍藥、郁金、延胡索、柴胡、黃芩、龍膽草。高熱不退加石膏、寒水石;頭痛重加菊花、川芎;嘔吐者加竹茹、蘆根。

  【功效】 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理氣消腫。

  【適應證】 熱毒蘊結證。

  【用法用量】 水煎,每日一劑,分兩次服。

  適宜技術

  1.敷貼法

  方法一:生大黃30克,黃柏15克,共研細末,以膽南星煎水濃縮取汁,調和藥面,敷于患處;或取仙人掌100克,去刺搗爛,涂于紗布上,另取冰片5克,研成細粉,撒于其上,敷于患處。

  方法二:新鮮仙人掌適量搗爛,加青黛 3克,用鴨蛋清調為糊狀,涂敷患處,每日1~2次,能促進腮腺消腫。用于痄腮各期腮腺腫脹疼痛者。

  2.針灸法

  取合谷以治面部腮腺腫痛;取風池、大椎以祛風退熱;頰車、下關以近部取穴,手法以瀉法為主。翳風、頰車、合谷要強刺激,局部有沉脹感效果最好。發(fā)熱加曲池、大椎;睪丸腫痛加血海、三陰交。每日一次。

  3.推拿法

  方法一:術者用拇指點按角孫穴5分鐘,之后用拇指和食指捏擠角孫穴50下,每日一次,3日為一療程。

  方法二:按揉翳風,摩牙關,揉太陽,拿合谷,按揉曲池,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清天河水,退六腑。高熱加推大椎、揉涌泉;并發(fā)腦炎加推天柱;并發(fā)睪丸炎加揉按血海、曲泉。每日一次。

  4.燈火燋法

  點灼耳穴,用火柴點燃,迅速燒灼耳穴“腮腺刺激點”,燃火即時熄滅,每日一次,一般1~3次即可。

退出
會 搜
特別推薦
醫(yī)學教育網醫(yī)學書店
  • 名師編寫
  • 凝聚要點
  • 針對性強
  • 覆蓋面廣
  • 解答詳細
  • 質量可靠
  • 一書在手
  • 夢想成真
網絡課堂
40多類,1000多門輔導課程

1、凡本網注明“來源:醫(yī)學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醫(yī)學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醫(yī)學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lián)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

4、聯(lián)系方式:

編輯信箱:mededit@cdeledu.com

電話:010-8231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