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齦切除術是切除肥大增生的牙齦組織或病理性牙周袋的手術方法。在手術中將牙齦修整成生理性的外形,以有利于菌斑控制的方法為牙齦成形術。
(一)適應證
1.牙齦肥大或增生,牙冠顯得矮短,有假性牙周袋存在者,或齦邊緣肥厚,齦乳頭圓鈍,齦邊緣不整齊,經基礎治療后,未能恢復正常形態(tài)者。
2.舌腭側及后牙頰側淺度骨上袋,但前牙唇側應慎重對待,以避免術后牙根暴露過多。
3.骨上袋的慢性牙周膿腫和齦瘤。
4.制備洞型或冠橋修復時如牙齦覆蓋過多而影響修復者。
5.可以保留的正位智齒冠周盲袋。
(二)非適應證
1.牙周袋過深,超過膜齦聯(lián)合時。
2.伴有骨下袋而需作骨修整時。
(三)手術步驟
1.常規(guī)消毒麻醉。
2.根據(jù)袋的深度用牙周探針或牙周袋印跡鑷在牙齦表面作出溢血點,然后用1%美藍連點成線作出切口標記。
3.用斧形切齦刀的后刀緣在距標線約2~3mm的根方牙齦處以45°角作切口,根據(jù)組織的厚度及該區(qū)的解剖特征,可改變切口與標線之間的距離以及刀口與長軸的角度,但不要切在牙槽骨粘膜上。齦刀斜行切入時,恰恰能切到牙周袋袋底。切除舌(腭)側病損時,切開線與標記線之間的距離可稍近,角度要求可以不順利考試于嚴格。
4.用斧形刀在標記線之間進行切開后,再用牙齦乳頭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刀的刀尖剝離,使與牙面徹底分離,避免組織撕裂。
5.檢查切口如發(fā)現(xiàn)剩余的軟組織以及不整齊的牙齦邊緣應剪去,殘留的肉芽和牙石要徹底刮除。
6.用斧形切齦刀的中刀緣刃口修刮創(chuàng)面,將創(chuàng)緣與鄰接的牙齦表面刮成過渡組織面。
7.用鹽水沖洗,壓迫止血。最后作牙周塞治。
(四)術后注意事項
術后24小時內進半流質或軟食,并囑在非手術側咀嚼,暫時不刷牙,可含漱。24小時后在非手術區(qū)可正常刷牙,但要防止牙周塞治劑脫落。如有持續(xù)性出血,應拆除塞治劑找出血點,經壓迫法或點灼法止血后再上塞治劑。如術后1周內牙周塞治劑脫落,應先囑病人用含漱液漱口,創(chuàng)面涂布1%龍膽紫,并重上塞治劑。1周后拆除塞治劑,可囑病人先用食指蘸抗生素軟膏按摩牙齦3~5天,以加速創(chuàng)面愈合,隨即使用軟毛牙刷作轉動法刷牙,如術后因牙根暴露而發(fā)生牙本質過敏者,可作脫敏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