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腹瀉的治療,由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希望對考生們有所幫助。
感染性腹瀉的治療原則:糾正水和電解質紊亂、繼續(xù)飲食、合理用藥。
1.飲食治療
急性感染性腹瀉患者一般不需禁食(嚴重嘔吐除外),口服補液療法或靜脈補液開始后4h應恢復進食,少吃多餐(建議每日6餐),進食少油膩、易消化、富含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的食物,盡可能增加熱量攝入。避免進食罐裝果汁等,以免加重腹瀉。
2.補液治療
成人急性感染性腹瀉患者,應盡可能鼓勵其接受口服補液鹽治療,但有下述情況應采取靜脈補液治療:
(1)頻繁嘔吐,不能進食或飲水者;
(2)高熱等全身狀況嚴重,尤其是伴意識障礙者;
(3)嚴重脫水,循環(huán)衰竭伴嚴重電解質紊亂和酸堿失衡者;
(4)其他不適合口服補液治療的情況。脫水引起休克者的補液應遵循“先快后慢、先鹽后糖、先晶體后膠體、見尿補鉀”的原則。
3.止瀉治療
(1)腸黏膜保護劑和吸附劑蒙脫石、果膠和活性炭等,有吸附腸道毒素和保護腸黏膜的作用。
(2)益生菌不僅對人體健康有益,還可以用于治療腹瀉病,能有效減少AAD的發(fā)生,能顯著降低艱難梭菌感染。益生菌盡可能避免與抗菌藥物同時使用。
4.抑制腸道分泌
(1)次水楊酸鉍,抑制腸道分泌,減輕腹瀉患者的腹瀉、惡心、腹痛等癥狀。
(2)腦啡肽酶抑制劑,減少腸道水和電解質的過度分泌。
5.腸動力抑制劑
洛哌丁胺、苯乙哌啶。感染性腹瀉不推薦使用。
6.病原治療
(1)抗感染藥物應用原則急性水樣瀉患者,排除霍亂后,多為病毒性或產(chǎn)腸毒素性細菌感染,不應常規(guī)使用抗菌藥物;輕、中度腹瀉一般不用抗菌藥物。以下情況考慮使用抗感染藥物:①發(fā)熱伴有黏液膿血便的急性腹瀉;②持續(xù)的志賀菌、沙門菌、彎曲菌感染或原蟲感染;③感染發(fā)生在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者、敗血癥或有假體患者;④中、重度的旅行者腹瀉患者。
(2)抗菌藥物的選擇應用抗菌藥物前應首先行糞便細菌培養(yǎng)和藥敏,若無結果,則行經(jīng)驗性抗菌治療。喹諾酮類藥物為首選抗菌藥物,復方磺胺甲惡唑為次選。鑒于細菌對喹諾酮類耐藥情況越來越嚴重,對于嚴重感染者,以及免疫功能低下者的腹瀉,在獲得細菌培養(yǎng)結果并對大環(huán)內酯類類敏感的患者,可以考慮使阿奇霉素。如48h后病情未見好轉,則考慮更換其他抗菌藥物。利福昔明是一種廣譜、不被腸道吸收的抗菌藥物,亦可選用。CDI的治療:甲硝唑是輕中型CDI治療的首選藥物,對于重型CDI,或甲硝唑治療5~7天失敗的患者應改為萬古霉素治療。
(3)病毒性腹瀉的病原學治療一般不用抗病毒藥物和抗菌藥物。硝唑尼特對病毒性腹瀉有一定治療作用。
(4)急性寄生蟲感染性腹瀉的治療:①賈第蟲病,可使用替硝唑或甲硝唑;②急性溶組織內阿米巴腸病,使用甲硝唑或替硝唑,隨后加用巴龍霉素或二氯尼特;③隱孢子蟲病,使用螺旋霉素。
7.中醫(yī)藥治療
鹽酸黃連素對改善臨床癥狀和緩解病情有一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