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教育網

切換欄目
當前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醫(yī)學百科 > 醫(yī)學萬花筒 > 正文 RSS | 地圖 | 最新

中國藥學會藥物經濟學

2015-02-09 15:16  來源:醫(yī)學教育網    打印 | 收藏 |
字號

| |

中國藥學會藥物經濟學:

藥物經濟學涉及經濟學、統(tǒng)計學、流行病學、醫(yī)學、藥學以及社會學等多個學科,應用經濟學等相關學科的知識,研究醫(yī)藥領域有關藥物資源利用的經濟問題和經濟規(guī)律,研究如何提高藥物資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

以求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衛(wèi)生資源。藥物經濟學的研究開始于20世紀70年代,1986年,I'ownsend發(fā)表了一篇題為“Post Marketing Dru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的論文,其中描述了在這個新學科中開展學術研究的必要性,“藥物經濟學”(Pharmacoeconomics) 這個術語才開始在文獻中出現、并應用開來。1995年,國際藥物經濟學會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harmacoeconomics and Outcomes Research – ISPOR) 正式在美國成立,學會官方期刊《健康價值》(Value in Health)的影響因子高居全球所有“衛(wèi)生經濟、政策和管理”綜合雜志門類的榜首。

這些成就標志了藥物經濟學作為一個完整的新學科在國際上得到高度關注和承認。澳大利亞、英國等許多國家相繼制定了適合本國國情的藥物經濟學評價指南,并應用于藥品政策的決策和臨床藥物治療的選擇。德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十幾個歐美國家將藥物經濟學應用于國家藥品定價管制,藥品補償或共付水平制定,用藥目錄和診療規(guī)范以及促進合理用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兩個國家是澳大利亞和加拿大,分別在1993年和1994年制定了自己的藥物經濟學研究準則,

我國對藥物經濟學的研究起步較晚,還沒有形成系統(tǒng)研究和藥物經濟學評價的標準,所以在有關政策及臨床治療決策中還未能將藥物經濟學作為一個科學的評價工具。但是,近年來,藥物經濟學研究和應用在中國有了可喜的進展。其中,北京大學2003年成立了中國醫(yī)藥經濟研究中心,北大光華管理學院衛(wèi)生經濟與管理學系主任劉國恩教授任該中心主任,他是ISPOR亞太聯合會主席及《健康價值》唯一的亞裔副主編;2005年復旦大學成立了藥物經濟學研究與評估中心;2006年6月《中國藥物經濟學》雜志正式創(chuàng)刊,劉國恩教授出任總編。所有的這些努力,都是為了讓藥物經濟學這一個科學的評價工具能在中國得到發(fā)展和應用,為衛(wèi)生服務的決策提供科學的依據。目前,藥物經濟學已經運用于越來越多的領域,成為衛(wèi)生事業(yè)發(fā)展中的熱門研究對象。

相關新聞
退出
會 搜
特別推薦

1、凡本網注明“來源:醫(yī)學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醫(yī)學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醫(yī)學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

4、聯系方式:

編輯信箱:mededit@cdeledu.com

電話:010-8231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