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理學期末總復習:
中藥藥理學(Pharma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PTCM)是以中醫(yī)藥基本理論為指導,運用現(xiàn)代科學方法,研究中藥與機體相互作用及作用規(guī)律的一門科學。
中藥藥理學研究內容:(藥效學、藥動學)
中藥藥物效應動力學(中藥藥效學)(Pharmacodynamics of TCM):運用現(xiàn)代科學的理論和方法,研究和揭示中藥藥理作用產生的機理和物質基礎。
中藥藥物代謝動力學(中藥藥動學)(Pharmacokinetics of TCM):研究中藥及其化學成分在機體內的吸收、分布、轉化和排泄過程及其特點。
中藥藥性的現(xiàn)代研究(主要復習四氣的現(xiàn)代研究)
藥性主要包括四氣、五味、歸經、升降浮沉、毒性等。
四氣的現(xiàn)代研究:對中樞神經系統(tǒng)、植物神經系統(tǒng)、內分泌系統(tǒng)、代謝功能(主要通過影響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軸)等的影響寒涼藥的抗感染和抗腫瘤作用 特點:溫熱藥興奮、寒涼藥抑制熱性:興奮交感神經、促進內分泌腺的功能、增強物質代謝、強心、正性肌力、正性頻率、收縮血管、升高血壓、提高cAMP含量、增加腦內興奮性遞質Adr、DA、DβH含量。
消旋去甲烏藥堿→興奮β受體。
寒證、熱證:與熱性相反(解熱、鎮(zhèn)靜、鎮(zhèn)痛、抗驚厥… …)。
痛閾值、驚厥閾值,興奮性神經遞質(DA、NA),抑制性神經遞質(5-HT)。
植物神經平衡指數(shù)(反映交感神經-腎上腺系統(tǒng)功能)(唾液分泌量、心率、體溫、呼吸、血壓)。植物神經遞質、受體。
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軸,下丘腦-垂體-性腺軸小檗堿、黃芩苷、知母皂苷等多種成分五味的現(xiàn)代研究:
辛:多含揮發(fā)油,其次是苷類與生物堿。
苦:多含生物堿和苷類。
甘:多含氨基酸、糖類、苷類和維生素等營養(yǎng)性成分。
酸:多含鞣質和有機酸。
咸:多含碘和無機鹽。
歸經的現(xiàn)代研究:
中藥藥效與歸經:肝經:抗驚厥;止血。大腸經:瀉下。
中藥藥動學與歸經:3H-川芎嗪:肝、膽囊。注意分布多有靶器官和中毒器官的不同。
中藥微量元素與歸經:補腎助陽:Zn、Mn、Fe.肝經:Zn、Mn、Cu、Fe.對中藥毒性的認識毒副作用(中藥毒性的種類):中樞神經系統(tǒng)、心血管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肝腎的毒副作用。
中樞神經系統(tǒng):番木鱉、漢防己、烏頭、莪術、斑蝥:生物堿心血管系統(tǒng):川烏、草烏、雪上一枝蒿、搜山虎:烏頭堿。
蟾蜍、羅布麻葉:類似洋地黃中毒(強心苷類)
消化系統(tǒng):決明子、大戟、青木香、苦參、了哥王、鴉膽子、甘遂、芫花、常山、蒼耳子、巴豆:胃腸刺激肝腎毒性:桑寄生、姜半夏、蒲黃、蒼耳子、川楝子、黃藥子、雷公藤、黃丹、鉛粉:肝臟。
斑蝥、云南白藥、木通、澤瀉、肉桂、蒼耳子:腎。
過敏反應:地龍、五味子、金銀花、三七、冰片、大青葉、板藍根、丹參、桑椹、附子、苦參、穿心蓮、鹿茸等。
致畸致癌作用:雷公藤:致畸。 檳榔、款冬花、紫草、藿香、石菖蒲、巴豆油:致癌。
影響中藥藥理作用的因素(藥物因素、機體因素、環(huán)境因素)
.................
1、凡本網注明“來源:醫(yī)學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醫(yī)學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醫(yī)學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lián)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
4、聯(lián)系方式:
編輯信箱:mededit@cdeledu.com
電話:010-82311666
010 82311666
400 650 1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