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教育網slogan
24小時客服熱線:400 650 1888
您的位置: 醫(yī)學教育網 > 醫(yī)學社區(qū) > 內/外/婦/兒科主治醫(yī)師 > 正文

血栓形成應做的檢查

1、內皮素-1檢測 內皮素-1(ET-1)是惟一由血管內皮合成和分泌的內皮素,ET-1有強烈的縮血管生物活性和刺激內皮細胞釋放t-PA的功能。在人群分布中,老年人ET-1的血漿水平較人群為高可能是老年人易患血栓形成的因素之一。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2、凝血酶調節(jié)蛋白增高 凝血酶調節(jié)蛋白或稱血栓調節(jié)素是一種作為凝血酶之受體,存在于內皮細胞表面的單鏈抗凝糖蛋白。TM與凝血酶在內皮細胞表面結合形成復合物,該復合物特異性地使蛋白C轉變?yōu)榛罨鞍證(APC)。TM是反映內皮細胞受損的敏感的特異分子標志物之一。血漿或內皮細胞表面TM增高,表明高凝狀態(tài)和血栓形成。

3、血小板檢查 包括血小板黏附、聚集性增高;血漿中血小板釋放物含量增高,特別是α顆粒中特異蛋白質β血栓球蛋白(β-TG)和血小板第4因子(PF4)增高及血小板α顆粒膜蛋白GMP-140增高,血漿中α血小板致密顆粒的釋放物5-羥色胺含量增高而血小板內濃度下降;血漿TXA2的代謝產物TXB2增高和(或)前列環(huán)素化時產物(6-酮-PGF1α)減低;都反應血小板被激活。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4、凝血因子活化增高 人體凝血因子促凝活性(F:A)及抗原性(F:Ag)的水平一般在100%.在血栓性疾病中,F(xiàn):A及F:Ag可明顯增高。凝血酶原片段1+2(F1+2)和片段2(F2)水平升高,F(xiàn)1+2是反映凝血酶的活性,F(xiàn)1和F2是反映內生凝血酶的活性。凝血時間和APTT縮短。

5、血漿抗凝血因子減少 抗凝血酶-Ⅲ、蛋白C、蛋白S、HC-Ⅱ、APC敏感率及cl-抑制劑測定對血栓性疾病的診斷,特別是對遺傳性、家族性血栓病的診斷有一定的臨床意義。

6、纖溶活性減退 纖維蛋白(原)降解產物(FDP)測定可反應纖溶活性。FDP中D-二聚體增多是交聯(lián)纖維蛋白降解的標志。纖維蛋白肽A含量增高提示已有凝血酶形成,是纖維蛋白原轉化為纖維蛋白的早期標志。血清蛋白副凝固試驗陽性表示可溶性纖維蛋白單體復合物含量增高,提示凝血酶和纖溶酶生成增多。此外尚有纖溶酶原活性測定、t-PA及PAI測定等也可作為纖溶觀察指標。

7、血液流變學的改變 血液流變學的改變通常應用血細胞比容(HCT)、全血黏度、全血還原黏度、血漿黏度、紅細胞電泳時間、纖維蛋白原定量、紅細胞觸變性和黏彈性等指標來反映血栓性疾病患者的血液流變學的變化。血栓栓塞性疾病中,全血或血漿黏度增高,紅細胞觸變性、黏彈性往往降低。

編輯推薦
    • 免費試聽
    湯以恒 執(zhí)業(yè)藥師 藥學專業(yè)知識二 免費試聽
    免費資料
    醫(yī)學考試 備考資料包
    高頻考點
    報考指南
    模擬試卷
    復習經驗
    立即領取 立即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