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直播公告
張鈺琪 10月29日 19:00-21:00
詳情張鈺琪 9月23日 19:30-21:00
詳情熱點推薦
——●●●聚焦熱點●●●—— | ||
---|---|---|
報名預(yù)約>> | 有問必答>> | 報考測評>> |
學(xué)習來不得投機取巧,但是要掌握方法,先抓住重點,掌握之后,再補充零碎知識,以下總結(jié)了兒科學(xué)重點|??純?nèi)容,希望對參加中西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的考生有所幫助。有時間了經(jīng)常翻看,不需要每天抽出大量時間記憶,把玩手機的時間利用起來,看看知識點,每天進步一點點,堅持下去,勝利會屬于你。
1.小兒生長發(fā)育:嬰兒期小兒生長發(fā)育迅速。青春期體格發(fā)育出現(xiàn)第二次高峰。
2.小兒體重推算公式:
小兒體重出生時約為3kg,體重低于正常均值的85%者為營養(yǎng)不良。
<6個月:體重(kg)=3+0.7×月齡
7~12個月:體重(kg)=7+0.5×(月齡-6)
1歲以上:體重(kg)=8+2×年齡
3.小兒身高的估算公式:
出生時身長約為50cm.生后第一年身長增長最快,約25cm,其中前3個月約增長12cm.第二年身長增長速度減慢,約10cm.2周歲后至青春期身高(長)增長平穩(wěn),每年約7cm.2歲后至12歲兒童身高的估算公式為:身高(cm)=70+7×年齡。
4.小兒血壓正常值推算公式(注:1kPa=7.5mmHg):
收縮壓(mmHg)=80+2×年齡
舒張壓(mmHg)=收縮壓×2/3
5.囟門:
前囟12~18個月閉合。后囟部分小兒出生時就已閉合,未閉合者正常情況應(yīng)在生后2~4個月內(nèi)閉合。
囟門遲閉及頭圍大于正常者,常見于解顱(腦積水)、佝僂病、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低癥等。
囟門凹陷多見于陰傷液竭之失水或極度消瘦者,稱囟陷醫(yī)學(xué)|教育網(wǎng)整理;
囟門凸出反映顱內(nèi)壓增高,多見于熱熾氣營之腦炎、腦膜炎等,稱囟填。
6.頭圍:足月兒出生時頭圍約為33~34cm,出生后前3個月和后9個月各增長6cm,1周歲時約為46cm,2周歲時約為48cm,5周歲時約增長至50cm,15歲時接近成人,為54~58cm.
7.兩歲以內(nèi)乳牙顆數(shù)可用以下公式推算:乳牙數(shù)=月齡-4(或6)。
8.小兒生理特點:臟腑嬌嫩,形氣未充;生機蓬勃,發(fā)育迅速。小兒病理特點:發(fā)病容易,傳變迅速;臟氣清靈,易趨康復(fù)。
9.肺系疾病成為兒科發(fā)病率最高的一類疾病。脾系疾病發(fā)病率在兒科僅次于肺系疾病而居第二位。
10.辨斑疹:發(fā)熱3~4天出疹,疹形細小,狀如麻粒,口腔黏膜出現(xiàn)“麻疹黏膜斑”者,為麻疹;若低熱出疹,分布稀疏,色澤淡紅,出沒較快,常為風痧;若發(fā)熱三四天后熱退疹出,疹細稠密,如玫瑰紅色,常為奶麻;若壯熱,膚布疹點,舌絳如草莓,常為丹痧或皮膚黏膜淋巴結(jié)綜合征;若斑丘疹大小不一,如云出沒,瘙癢難忍,常見于癮疹;若丘疹、皰疹、結(jié)痂并見,皰疹內(nèi)有水液色清,見于水痘;若皰疹相對較大,皰液混濁,皰壁薄而易破,流出膿水,常見于膿皰瘡。
11.察指紋:適用于3歲以下小兒。指紋的辨證綱要歸納為“浮沉分表里,紅紫辨寒熱,淡滯定虛實,三關(guān)測輕重”。正常小兒的指紋大多淡紫隱隱而不顯于風關(guān)以上。“紅紫辨寒熱”即指紋顯紅色,主寒證;指紋顯紫色,主熱證。紋色鮮紅浮露,多為外感風寒;紋色紫紅,多為邪熱郁滯;紋色淡紅,多為內(nèi)有虛寒;紋色青紫,多為瘀熱內(nèi)結(jié);紋色深紫,多為瘀滯絡(luò)閉,病情深重。紋達指尖,稱透關(guān)射甲,示病情重危。
12.小兒中藥湯劑可采用下列比例用藥:新生兒用成人量的1/6,乳嬰兒用成人量的1/3,幼兒用成人量的1/2,學(xué)齡期兒童用成人量的2/3或接近成人量。
13.斷奶時間視母嬰情況而定。小兒4~6個月起應(yīng)逐漸添加輔食,8~12個月時可以完全斷乳。若遇嬰兒患病或正值酷暑、嚴冬,可延至嬰兒病愈、秋涼或春暖季節(jié)斷奶。
14.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的鑒別:
(1)生理性黃疸:生后第2~3日出現(xiàn)黃疸,第4~6日達高峰。足月兒在出生后2周消退,早產(chǎn)兒可延遲至3~4周消退。黃疸程度輕(足月兒血清總膽紅素≤221μmol/L,早產(chǎn)兒≤257μmol/L)。在此期間,小兒一般情況良好醫(yī)學(xué)|教育網(wǎng)整理,除偶有輕微食欲不振外,不伴有其他臨床癥狀。
(2)病理性黃疸:黃疸出現(xiàn)早(出生后24小時以內(nèi))、發(fā)展快(血清總膽紅素每日上升幅度>85.5μmol/L或每小時上升幅度>8.5μmol/L)、程度重(足月兒血清總膽紅素>221μmol/L,早產(chǎn)兒>257μmol/L)、消退遲(黃疸持續(xù)時間足月兒>2周,早產(chǎn)兒>4周)或黃疸退而復(fù)現(xiàn)。伴隨各種臨床癥狀。
胎黃辨證論治:
濕熱郁蒸證——治法:清熱利濕退黃;方藥:茵陳蒿湯。
寒濕阻滯證——治法:溫中化濕退黃;方藥:茵陳理中湯。
氣滯血瘀證——治法:行氣化瘀消積;方藥:血府逐瘀湯。
15.小兒感冒辨證論治:
(1)主證
風寒感冒證——治法:辛溫解表,疏風散寒;方藥:荊防敗毒散。
風熱感冒證——治法:辛涼解表,疏風清熱;方藥:銀翹散。
暑邪感冒證——治法:清暑解表,化濕和中;方藥:新加香薷飲。
時邪感冒證——治法:清瘟解表消毒;方藥:銀翹散合普濟消毒飲。
(2)兼證
感冒夾痰證——治法:風寒夾痰者,辛溫解表,宣肺化痰;風熱夾痰者,辛涼解表,清肺化痰;方藥:在疏風解表基礎(chǔ)上,風寒夾痰者加二陳湯、三拗湯;風熱夾痰者加桑菊飲、黛蛤散。
感冒夾滯證——治法:解表兼以消食導(dǎo)滯;方藥:在疏風解表基礎(chǔ)上加用保和丸。
感冒夾驚證——治法:解表兼以清熱鎮(zhèn)驚;方藥:在疏風解表基礎(chǔ)上加用鎮(zhèn)驚丸。
16.乳蛾以咽痛、吞咽困難為主要癥狀。以清熱解毒、利咽消腫為基本治療原則。
乳蛾辨證論治:
風熱搏結(jié)證——治法:疏風清熱,利咽消腫;方藥:銀翹馬勃散。
熱毒熾盛證——治法:清熱解毒,利咽消腫;方藥:牛蒡甘桔湯。
肺胃陰虛證——治法:養(yǎng)陰潤肺,軟堅利咽;方藥:養(yǎng)陰清肺湯。
17.小兒咳嗽以宣通肺氣為基本治療原則。
(1)外感咳嗽
風寒咳嗽證——治法:疏風散寒,宣肺止咳;方藥:杏蘇散、金沸草散。
風熱咳嗽證——治法:疏風解熱,宣肺止咳;方藥:桑菊飲。
風燥咳嗽證——治法:疏風清肺,潤燥止咳;方藥:清燥救肺湯、桑杏湯。
(2)內(nèi)傷咳嗽
痰熱咳嗽證——治法:清熱化痰,宣肺止咳;方藥:清金化痰湯、清氣化痰湯。
痰濕咳嗽證——治法:燥濕化痰,宣肺止咳;方藥:二陳湯。
氣虛咳嗽證——治法:健脾補肺,益氣化痰;方藥:六君子湯。
陰虛咳嗽證——治法:滋陰潤燥,養(yǎng)陰清肺;方藥:沙參麥冬湯。
18.肺炎喘嗽病因病機:病變部位主要在肺,病機關(guān)鍵為肺氣郁閉醫(yī)學(xué)|教育網(wǎng)整理,痰熱是其病理產(chǎn)物。治療原則:以開肺化痰、止咳平喘為基本原則。
(1)常證
風寒郁肺證——治法:辛溫宣肺,化痰止咳;方藥:華蓋散。
風熱郁肺證——治法:辛涼宣肺,化痰止咳;方藥:麻杏石甘湯。
痰熱閉肺證——治法:清熱滌痰,開肺定喘;方藥:麻杏石甘湯合葶藶大棗瀉肺湯。
毒熱閉肺證——治法:清熱解毒,瀉肺開閉;方藥:黃連解毒湯合麻杏石甘湯。
陰虛肺熱證——治法:養(yǎng)陰清肺,潤肺止咳;方藥:沙參麥冬湯。
肺脾氣虛證——治法:補肺益氣,健脾化痰;方藥:人參五味子湯。
(2)變證
心陽虛衰證——治法:溫補心陽,救逆固脫;方藥:參附龍牡救逆湯。
邪陷厥陰證——治法:清心開竅,平肝息風;方藥:羚角鉤藤湯合牛黃清心丸。
19.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診斷標準:
(1)心率突然加快,超過180次/分。
(2)呼吸突然加快,超過60次/分。
(3)突然發(fā)生極度煩躁不安。
(4)面色明顯發(fā)紺,皮膚蒼白、發(fā)灰、發(fā)花、發(fā)涼,指(趾)甲微血管再充盈時間延長,尿少或無尿。
(5)心音低鈍,有奔馬律,頸靜脈怒張,X線檢查示心臟擴大。
(6)肝臟迅速增大。
(7)顏面、眼瞼或下肢水腫。具有前5項者即可診斷為心力衰竭。
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療:一般處理:給氧、祛痰、止咳、鎮(zhèn)靜及病因治療;洋地黃類藥物的使用:首選西地蘭或毒毛旋花子苷K或地高辛;必要時可使用利尿劑及血管擴張劑。
20.哮喘是小兒時期常見的肺系疾病。哮指聲響言,喘指氣息言,哮必兼喘,故通稱哮喘。臨床以反復(fù)發(fā)作,發(fā)作時喘促氣急、喉間哮鳴、呼吸困難、張口抬肩、搖身擷肚為主要特征。哮喘有明顯的遺傳傾向,發(fā)病年齡以1~6歲為多見,大多在3歲以內(nèi)初次發(fā)作。
哮喘辨證論治:
(1)發(fā)作期
風寒束肺證——治法:溫肺散寒,滌痰定喘;方藥:小青龍湯合三子養(yǎng)親湯。
痰熱阻肺證——治法:清肺滌痰,止咳平喘;方藥:麻杏石甘湯合蘇葶丸。
外寒內(nèi)熱證——治法:解表清里,止咳定喘;方藥:大青龍湯。
肺實腎虛證——治法:瀉肺平喘,補腎納氣;方藥:偏于肺實者,用蘇子降氣湯。偏于腎虛者,用都氣丸合射干麻黃湯。
(2)緩解期
肺脾氣虛證——治法:補肺固表,健脾益氣;方藥:玉屏風散合人參五味子湯。
脾腎陽虛證——治法:溫補脾腎,固攝納氣;方藥:金匱腎氣丸。
肺腎陰虛證——治法:養(yǎng)陰清熱,斂肺補腎;方藥:麥味地黃丸。
21.反復(fù)呼吸道感染辨證論治:
肺脾氣虛證——治法:補肺固表,健脾益氣;方藥:玉屏風散合六君子湯。
營衛(wèi)失調(diào)證——治法:調(diào)和營衛(wèi),益氣固表;方藥:黃芪桂枝五物湯。
脾腎兩虛證——治法:溫補腎陽,健脾益氣;方藥:金匱腎氣丸合理中丸。
肺脾陰虛證——治法:養(yǎng)陰潤肺,益氣健脾;方藥:生脈散合沙參麥冬湯。
22.鵝口瘡:病原菌為白色念珠菌。主要病變在心脾。
鵝口瘡辨證論治:
實火證應(yīng)治以清泄心脾積熱;虛火證應(yīng)治以滋腎養(yǎng)陰降火。
心脾積熱證——治法:清心瀉脾;方藥:清熱瀉脾散。
虛火上浮證——治法:滋陰降火;方藥:知柏地黃丸。
23.小兒口瘡:病變部位在心脾胃腎。
口瘡辨證論治:
風熱乘脾證——治法:疏風散火,清熱解毒;方藥:銀翹散。
心火上炎證——治法:清心涼血,瀉火解毒;方藥:瀉心導(dǎo)赤散。
虛火上浮證——治法:滋陰降火,引火歸原;方藥:六味地黃丸加肉桂。
24.小兒泄瀉的病因:感受外邪、傷于飲食、脾胃虛弱、脾腎陽虛。
泄瀉辨證論治:治療以運脾化濕為基本原則醫(yī)學(xué)|教育網(wǎng)整理。
(1)常證
濕熱瀉證——治法:清腸解熱,化濕止瀉;方藥:葛根黃芩黃連湯。
風寒瀉證——治法:疏風散寒,化濕和中;方藥:藿香正氣散。
傷食瀉證——治法:運脾和胃,消食化滯;方藥:保和丸。
脾虛瀉證——治法:健脾益氣,助運止瀉;方藥:參苓白術(shù)散。
脾腎陽虛瀉證——治法:溫補脾腎,固澀止瀉;方藥:附子理中湯合四神丸。
(2)變證
氣陰兩傷證——治法:健脾益氣,酸甘斂陰;方藥:人參烏梅湯。
陰竭陽脫證——治法:挽陰回陽,救逆固脫;方藥:生脈散合參附龍牡救逆湯。
25.厭食的病位在脾胃,治療以運脾開胃為基本原則。
厭食辨證論治:
脾失健運證——治法:調(diào)和脾胃,運脾開胃;方藥:不換金正氣散。
脾胃氣虛證——治法:健脾益氣,佐以助運;方藥:異功散、參苓白術(shù)散。
脾胃陰虛證——治法:滋脾養(yǎng)胃,佐以助運;方藥:養(yǎng)胃增液湯、益胃湯。
26.積滯的病位在脾胃,治療以消食化積、理氣行滯為基本原則。
積滯辨證論治:
乳食內(nèi)積證——治法:消乳化食,和中導(dǎo)滯;方藥:乳積者,選消乳丸;食積者,選保和丸。
脾虛夾積證——治法:健脾助運,消食化滯;方藥:健脾丸。
27.疳證的病位在脾胃,治療原則以健運脾胃為主。
疳證辨證論治:
(1)常證
疳氣證——治法:調(diào)脾健運;方藥:資生健脾丸。
疳積證——治法:消積理脾;方藥:肥兒丸。
干疳證——治法:補益氣血;方藥:八珍湯。
(2)兼證
眼疳證——治法:養(yǎng)血柔肝,滋陰明目;方藥:石斛夜光丸。
口疳證——治法:清心瀉火,滋陰生津;方藥:瀉心導(dǎo)赤散。
疳腫脹證——治法:健脾溫陽,利水消腫;方藥:防己黃芪湯合五苓散。
28.貧血病情分度:
輕度:血紅蛋白,6個月~6歲90~110g/L,6歲以上90~120g/L;紅細胞,(3~4)×1012/L.
中度:血紅蛋白,60~90g/L;紅細胞,(2~3)×1012/L.
重度:血紅蛋白,30~60g/L;紅細胞,(1~2)×1012/L.
極重度:血紅蛋白,<30g/L;紅細胞,<1×1012/L.
貧血辨證論治:
脾胃虛弱證——治法:健運脾胃,益氣養(yǎng)血;方藥:六君子湯。
心脾兩虛證——治法:補脾養(yǎng)心,益氣生血;方藥:歸脾湯。
肝腎陰虛證——治法:滋養(yǎng)肝腎,益精生血;方藥:左歸丸。
脾腎陽虛證——治法:溫補脾腎,益陰養(yǎng)血;方藥:右歸丸。
29.汗證辨證要點:汗證多屬虛證。自汗以氣虛、陽虛為主;盜汗以陰虛、血虛為主。肺衛(wèi)不固證,多汗以頭頸胸背為主;營衛(wèi)失調(diào)證,多汗而撫之不溫;氣陰虧虛證,汗出遍身而伴虛熱征象;濕熱迫蒸證,則汗出膚熱醫(yī)學(xué)|教育網(wǎng)整理。
汗證辨證論治:以補虛為基本治療原則。
肺衛(wèi)不固證——治法:益氣固表;方藥:玉屏風散合牡蠣散。
營衛(wèi)失調(diào)證——治法:調(diào)和營衛(wèi);方藥:黃芪桂枝五物湯。
氣陰虧虛證——治法:益氣養(yǎng)陰;方藥:生脈散、當歸六黃湯。
濕熱迫蒸證——治法:清熱瀉脾;方藥:瀉黃散。
30.病毒性心肌炎臨床診斷:
(1)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或心腦綜合征。
(2)心臟擴大(X線、超聲心動圖檢查具有表現(xiàn)之一)。
(3)心電圖改變:以R波為主的2個或2個以上主要導(dǎo)聯(lián)(Ⅰ、Ⅱ、aVF、V5)的ST-T改變持續(xù)4天以上伴動態(tài)變化,竇房傳導(dǎo)阻滯、房室傳導(dǎo)阻滯,完全性右束支或左束支阻滯,成聯(lián)律、多形、多源、成對或并行性早搏,非房室結(jié)及房室折返引起的異位性心動過速,低電壓(新生兒除外)及異常Q波。
(4)CK-MB升高或心肌肌鈣蛋白(cTnI或cTnT)陽性。
具備臨床診斷依據(jù)2項,可臨床診斷為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辨證論治:
風熱犯心證——治法:清熱解毒,寧心復(fù)脈;方藥:銀翹散。
濕熱侵心證——治法:清熱化濕,寧心復(fù)脈;方藥:葛根黃芩黃連湯。
氣陰虧虛證——治法:益氣養(yǎng)陰,寧心復(fù)脈;方藥:炙甘草湯合生脈散。
心陽虛弱證——治法:溫振心陽,寧心復(fù)脈;方藥: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
痰瘀阻絡(luò)證——治法:豁痰化瘀,寧心通絡(luò);方藥:瓜蔞薤白半夏湯合失笑散。
31.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辨證論治:以調(diào)和陰陽為治療原則。
肝腎陰虛證——治法:滋養(yǎng)肝腎,平肝潛陽;方藥:杞菊地黃丸。
心脾兩虛證——治法:養(yǎng)心安神,健脾益氣;方藥:歸脾湯合甘麥大棗湯。
痰火內(nèi)擾證——治法:清熱瀉火,化痰寧心;方藥:黃連溫膽湯。
抽動障礙病位主要在肝,與心、脾、腎密切相關(guān)。肝風內(nèi)動是本病的主要病理特征。
辨證論治:以平肝息風為基本原則。
氣郁化火證——治法:清肝瀉火,息風鎮(zhèn)驚;方藥:清肝達郁湯。
脾虛痰聚證——治法:健脾化痰,平肝息風;方藥:十味溫膽湯。
陰虛風動證——治法:滋陰潛陽,柔肝息風;方藥:大定風珠。
32.急驚風為痰、熱、驚、風四證俱備,臨床以高熱、抽風、神昏為主要表現(xiàn),多由外感時邪、內(nèi)蘊濕熱和暴受驚恐而引發(fā)。
急驚風辨證論治:急驚風的主證是熱、痰、驚、風,治療應(yīng)以清熱、豁痰、鎮(zhèn)驚、息風為基本原則。
風熱動風證——治法:疏風清熱,息風定驚;方藥:銀翹散。
氣營兩燔證——治法:清氣涼營,息風開竅;方藥:清瘟敗毒飲。
邪陷心肝證——治法:清心開竅,平肝息風;方藥:羚角鉤藤湯。
濕熱疫毒證——治法:清熱化濕,解毒息風;方藥:黃連解毒湯合白頭翁湯。
驚恐驚風證——治法:鎮(zhèn)驚安神,平肝息風;方藥:琥珀抱龍丸醫(yī)學(xué)|教育網(wǎng)整理。
33.慢驚風發(fā)病特點:來勢緩慢,抽搐無力,時作時止,反復(fù)難愈,常伴昏迷、癱瘓等癥。
慢驚風辨證論治:
脾虛肝亢證——治法:溫中健脾,緩肝理脾;方藥:緩肝理脾湯。
脾腎陽衰證——治法:溫補脾腎,回陽救逆;方藥:固真湯合逐寒蕩驚湯。
陰虛風動證——治法:育陰潛陽,滋腎養(yǎng)肝;方藥:大定風珠。
34.急性腎小球腎炎診斷要點:
(1)發(fā)病前1~4周多有呼吸道或皮膚感染、丹痧等鏈球菌感染或其他急性感染史。
(2)急性起病,急性期一般為2~4周。
(3)浮腫及尿量減少。浮腫為緊張性,浮腫輕重與尿量有關(guān)。
(4)起病即有血尿,呈肉眼血尿或鏡下血尿。
(5)1/3~2/3患兒病初有高血壓,常為120~150/80~110mmHg(16.0~20.0/10.7~14.4kPa)。
(6)重癥早期可出現(xiàn)多種并發(fā)癥:高血壓腦??;嚴重循環(huán)充血;急性腎功能衰竭。
(7)尿檢均有紅細胞增多,尿紅細胞形態(tài)為腎小球性紅細胞,尿蛋白增高,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血清總補體及C3的一過性明顯下降,抗鏈球菌溶血素“O”抗體(ASO)可增高。
腎病綜合征診斷要點:具備四大特征,即
①全身水腫。
②大量蛋白尿(尿蛋白定性常在+++以上,24小時尿蛋白定量≥50mg/kg)。
③低白蛋白血癥(血漿白蛋白,兒童<30g/L,嬰兒<25g/L)。
④高脂血癥(血漿膽固醇,兒童≥5.7mmol/L,嬰兒≥5.2mmol/L)。其中以大量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癥為必備條件。
水腫辨證論治總的治療原則為利水消腫。
(1)常證
風水相搏證——治法:疏風解表,利水消腫;方藥:麻黃連翹赤小豆湯。
濕熱內(nèi)侵證——治法:清熱解毒,利水消腫;方藥:五味消毒飲合五皮飲。
肺脾氣虛證——治法:益氣健脾,利水消腫;方藥:參苓白術(shù)散合玉屏風散。
脾腎陽虛證——治法:溫腎健脾,利水消腫;方藥:真武湯。
氣陰兩虛證——治法:益氣養(yǎng)陰,利水消腫;方藥:六味地黃丸加黃芪。
(2)變證
水凌心肺證——治法:溫陽逐水,瀉肺寧心;方藥:己椒藶黃丸合參附湯。
邪陷心肝證——治法:平肝息風,瀉火利水;方藥:龍膽瀉肝湯合羚角鉤藤湯。
水毒內(nèi)閉證——治法:辛開苦降,辟穢解毒;方藥:溫膽湯合附子瀉心湯。
35.尿頻辨證論治:
濕熱下注證——治法:清熱利濕,通利膀胱;方藥:八正散。
脾腎氣虛證——治法:溫補脾腎,升提固攝;方藥:縮泉丸。
陰虛內(nèi)熱證——治法:滋陰補腎,清熱降火;方藥:知柏地黃丸。
36.遺尿是指3周歲以上的小兒睡中小便自遺,醒后方覺的一種病證。多見于10歲以下的兒童。病因以腎氣不足、膀胱虛寒為多見。
遺尿辨證論治:以溫補下元、固攝膀胱為主要治療原則。
肺脾氣虛證——治法:補肺益脾,固澀膀胱;方藥:補中益氣湯合縮泉丸。
腎氣不足證——治法:溫補腎陽,固澀膀胱;方藥:菟絲子散。
心腎失交證——治法:清心滋腎,安神固脬;方藥:交泰丸合導(dǎo)赤散。
肝經(jīng)濕熱證——治法:清熱利濕,瀉肝止遺;方藥:龍膽瀉肝湯。
37.五遲指立遲、行遲、齒遲、發(fā)遲、語遲;五軟指頭項軟、口軟、手軟、足軟、肌肉軟。立遲、行遲、齒遲、頭項軟、手軟、足軟,主要在肝腎脾不足;語遲、發(fā)遲、肌肉軟、口軟,主要在心脾不足醫(yī)學(xué)|教育網(wǎng)整理。
五遲、五軟辨證論治:
肝腎虧損證——治法:補腎填髓,養(yǎng)肝強筋;方藥:加味六味地黃丸。
心脾兩虛證——治法:健脾養(yǎng)心,補益氣血;方藥:調(diào)元散。
痰瘀阻滯證——治法:滌痰開竅,活血通絡(luò);方藥:通竅活血湯合二陳湯。
38.
39.麻疹辨證論治:
(1)順證
邪犯肺衛(wèi)證(初熱期)——治法:辛涼透表,清宣肺衛(wèi);方藥:宣毒發(fā)表湯。
邪入肺胃證(出疹期)——治法:清涼解毒,透疹達邪;方藥:清解透表湯。
陰津耗傷證(收沒期)——治法:養(yǎng)陰益氣,清解余邪;方藥:沙參麥冬湯。
(2)逆證
邪毒閉肺證——治法:宣肺開閉,清熱解毒;方藥:麻杏石甘湯。
邪毒攻喉證——治法:清熱解毒,利咽消腫;方藥:清咽下痰湯。
邪陷心肝證——治法:平肝息風,清營解毒;方藥:羚角鉤藤湯。
40.奶麻辨證論治:以解表清熱為主。
邪郁肌表證——治法:疏風清熱,宣透邪毒;方藥:銀翹散。
毒透肌膚證——治法:清熱生津,以助康復(fù);方藥:銀翹散合養(yǎng)陰清肺湯。
41.風痧辨證論治:
邪犯肺衛(wèi)證——治法:疏風清熱透疹;方藥:銀翹散。
邪入氣營證——治法:清氣涼營解毒;方藥:透疹涼解湯。
42.丹痧辨證論治:以清熱解毒、清利咽喉為基本原則。
邪侵肺衛(wèi)證——治法:辛涼宣透,清熱利咽;方藥:解肌透痧湯。
毒熾氣營證——治法:清氣涼營,瀉火解毒;方藥:涼營清氣湯。
疹后陰傷證——治法:養(yǎng)陰生津,清熱潤喉;方藥:沙參麥冬湯。
43.水痘辨證論治:以清熱解毒利濕為基本原則。
邪傷肺衛(wèi)證——治法:疏風清熱,利濕解毒;方藥:銀翹散。
邪熾氣營證——治法:清氣涼營,解毒化濕;方藥:清胃解毒湯。
44.手足口病臨床表現(xiàn):主要表現(xiàn)為口腔及手足部發(fā)生皰疹。在口腔皰疹出現(xiàn)后1~2天可見皮膚斑丘疹,呈離心性分布,以手足部多見。
手足口病辨證論治:以清熱祛濕解毒為治療原則醫(yī)學(xué)|教育網(wǎng)整理。
邪犯肺脾證——治法:宣肺解表,清熱化濕;方藥:甘露消毒丹。
濕熱蒸盛證——治法:清熱涼營,解毒祛濕;方藥:清瘟敗毒飲。
45.痄腮診斷要點:發(fā)熱,以耳垂為中心的腮部腫痛,邊緣不清,觸之有彈性感,壓痛明顯。常一側(cè)先腫大,2~3天后對側(cè)亦可腫大。腮腺管口紅腫。有時頜下腺出現(xiàn)腫痛。
痄腮辨證論治:以清熱解毒、軟堅散結(jié)為基本原則。
(1)常證
邪犯少陽證——治法:疏風清熱,散結(jié)消腫;方藥:柴胡葛根湯、銀翹散。
熱毒壅盛證——治法:清熱解毒,軟堅散結(jié);方藥:普濟消毒飲。
(2)變證
邪陷心肝證——治法:清熱解毒,息風開竅;方藥:清瘟敗毒飲、涼營清氣湯。
毒竄睪腹證——治法:清肝瀉火,活血止痛;方藥:龍膽瀉肝湯。
46.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是由傳單時邪(EB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臨床表現(xiàn)多樣,以發(fā)熱,咽峽炎,淋巴結(jié)腫大,肝脾腫大,外周血中淋巴細胞增多并出現(xiàn)異型淋巴細胞增多為特征。
辨證論治:以清熱解毒、化痰祛瘀為基本治療原則。
邪犯肺胃證——治法:疏風清熱,宣肺利咽;方藥:銀翹散。
氣營兩燔證——治法:清氣涼營,解毒化痰;方藥:普濟消毒飲。
痰熱流注證——治法:清熱化痰,通絡(luò)散瘀;方藥:清肝化痰丸。
濕熱蘊滯證——治法:清熱解毒,行氣化濕;方藥:甘露消毒丹。
正虛邪戀證——治法:益氣生津,兼清余熱;方藥:氣虛邪戀,竹葉石膏湯;陰虛邪戀,青蒿鱉甲湯、沙參麥冬湯。
47.頓咳以陣發(fā)性痙攣咳嗽,咳后有特殊的雞鳴樣吸氣性吼聲為特征。西醫(yī)學(xué)稱為百日咳。
頓咳辨證論治:重在滌痰清火,瀉肺降逆。
邪犯肺衛(wèi)證(初咳期)——治法:疏風祛邪,宣肺止咳;方藥:三拗湯。
痰火阻肺證(痙咳期)——治法:清熱瀉肺,滌痰鎮(zhèn)咳;方藥:桑白皮湯合葶藶大棗瀉肺湯。
氣陰耗傷證(恢復(fù)期)——治法:養(yǎng)陰潤肺,健脾益氣;方藥:肺陰虧虛者用沙參麥冬湯,肺脾氣虛證用人參五味子湯。
48.蛔蟲病辨證論治:治療以驅(qū)蛔殺蟲為主,輔以調(diào)理脾胃之法。
腸蟲證——治法:驅(qū)蛔殺蟲,調(diào)理脾胃;方藥:使君子散。
蛔厥證——治法:安蛔定痛,繼則驅(qū)蟲;方藥:烏梅丸。
蟲瘕證——治法:行氣通腑,散蛔驅(qū)蟲;方藥:驅(qū)蛔承氣湯。保守治療無效時及時手術(shù)治療。
49.夏季熱又稱暑熱癥,臨床以長期發(fā)熱、口渴多飲、多尿、少汗或汗閉為特征。
夏季熱辨證論治以清暑泄熱、益氣生津為基本原則。
暑傷肺胃證——治法:清暑益氣,養(yǎng)陰生津;方藥:王氏清暑益氣湯。
上盛下虛證——治法:溫補腎陽,清心護陰;方藥:溫下清上湯。
50.皮膚黏膜淋巴結(jié)綜合征又稱川崎病,是一種以全身血管炎性病變?yōu)橹饕±淼募毙园l(fā)熱性出疹性疾病,臨床以持續(xù)發(fā)熱、多形紅斑、球結(jié)膜充血、草莓舌、頸淋巴結(jié)腫大、手足硬腫為特征。本病好發(fā)于嬰幼兒,病程多為6~8周。死亡原因多為心肌炎、動脈瘤破裂及心肌梗死。
辨證論治:治療原則以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為主。
衛(wèi)氣同病證——治法:辛涼透表,清熱解毒;方藥:銀翹散。
氣營兩燔證——治法:清氣涼營,解毒化瘀;方藥:清瘟敗毒飲。
氣陰兩傷證——治法:益氣養(yǎng)陰,清解余熱;方藥:沙參麥冬湯。
51.過敏性紫癜好發(fā)年齡為3~14歲,尤以學(xué)齡兒童多見,男性多于女性,春秋兩季發(fā)病較多。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發(fā)病年齡多在2~5歲,男女發(fā)病比例無差異,其死亡率約1%,主要致死原因為顱內(nèi)出血。
紫癜辨證論治:實證以清熱涼血為主;虛證以益氣攝血、滋陰降火為主。
風熱傷絡(luò)證——治法:疏風散邪,清熱涼血;方藥:連翹敗毒散。
血熱妄行證——治法: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方藥:犀角地黃湯。
氣不攝血證——治法:健脾養(yǎng)心,益氣攝血;方藥:歸脾湯。
陰虛火旺證——治法:滋陰降火,涼血止血;方藥:大補陰丸、知柏地黃丸。
52.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辨證論治:以調(diào)補脾腎為要。
肺脾氣虛證——治法:健脾補肺;方藥:人參五味子湯。
脾虛肝旺證——治法:健脾助運,平肝息風;方藥:益脾鎮(zhèn)驚散。
腎精虧損證——治法:補腎填精,佐以健脾;方藥:補腎地黃丸。
張鈺琪 10月29日 19:00-21:00
詳情張鈺琪 9月23日 19:30-21: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