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炮制的目的是什么
關于中藥炮制的目的,醫(yī)學教育網(wǎng)編輯整理相關資料分享如下,請各位中藥學職稱考生仔細查看,希望對大家鞏固2020中藥學職稱知識點有所幫助!
1.降低或消除藥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炮制可以降低中藥的毒性或副作用。毒性藥是中藥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類藥物雖有較好的療效,但因毒性或副作用較大需經(jīng)炮制方能用于臨床。歷代醫(yī)家對有毒中藥的炮制都很重視,品種也比較集中,如川烏、草烏、附子、半夏、天南星、甘遂、大戟、馬錢子、斑蝥等。對這些中藥的炮制,歷代都有許多方法,或浸漬,或漂洗,或清蒸,或單煮,或加入輔料共同浸漬、蒸、煮、炒等用于解毒。現(xiàn)代研究表明,烏頭中的烏頭類生物堿及其降解產物具有強心、解熱、鎮(zhèn)痛、鎮(zhèn)靜等作用,炮制后即可保證其臨床療效,又可明顯降低毒性。又如蒼耳子、蓖麻子、相思子等一類含有毒性蛋白質的中藥,經(jīng)過加熱炮制后,所含毒性蛋白質因受熱變性而達到降低毒性的目的。
2.改變或緩和藥物的性能
中藥以“四氣”和“五味”表示其性能。性味偏盛的藥物,臨床應用時往往會給病人帶來一定的副作用。如太寒傷陽,太熱傷陰,過辛耗氣,過甘生濕,過酸損齒,過苦傷胃,過咸生痰。藥物經(jīng)過炮制,可以改變或緩和藥物偏盛的性味,達到改變藥物作用的目的。如生甘草,性味甘涼,具有清熱解毒、清肺化痰的功效,常用于咽喉腫痛,痰熱咳嗽,瘡癰腫毒。如《金匱》中的“桔梗湯”所用為生甘草,即取其瀉火解毒之功。
3.增強藥物療效
炮制可以通過多方面的影響增強藥物療效。藥物藥效成分能否較好地從飲片組織細胞內溶解釋放出來,將直接關系到藥效成分的吸收,從而影響療效。許多中藥經(jīng)炮制以后,其藥效成分溶出率往往高于原藥材,這與藥材在切制過程所產生的變化有關,如細胞破損、比表面積增大等。此外,經(jīng)過炮制中的蒸、煮、炒、煅等熱處理后,藥材質地或組織結構發(fā)生改變,亦可增加某些藥效成分的溶出率。如黃連經(jīng)炮制后,其所含小檗堿在水中的溶出率明顯提高。
4.便于調劑和制劑
調劑過程需要按處方分劑量,制劑過程一般先進行前處理,因此植物類中藥材來源于植物的根、莖、藤、木、花、果、葉等,經(jīng)水制軟化,切制成一定規(guī)格的片、絲、段、塊后,可便于調劑時分劑量、配藥方。藥材在采收時?;煊心嗌畴s質,并有殘留的非藥用部位,另外在倉貯、運輸過程中也可能混入雜質和產生霉敗,因此必須經(jīng)過嚴格的分離和清洗,以保證臨床用藥的衛(wèi)生和劑量準確。例如某些根類藥物的蘆頭(根上部之根莖部分)、皮類藥材的粗皮(栓皮)、昆蟲類藥物的頭足翅等均為非藥用部位,常應除凈。有的雖是同一種植物,但由于部位不同,其藥效作用亦不同。如麻黃,其莖能發(fā)汗,其根能止汗,故須分開。
5.改變或增強藥物作用的部位和趨向
中藥的作用部位常以歸經(jīng)來表示。歸經(jīng)以臟腑經(jīng)絡為基礎,所謂某藥歸某經(jīng),即表示該藥對某些臟腑和經(jīng)絡有明顯的選擇性。如柴胡、香附等經(jīng)醋制后有助于引藥入肝經(jīng)。小茴香、益智仁、橘核等經(jīng)過鹽制后,有助于引藥入腎經(jīng)。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更多中藥學職稱考試相關資訊請關注醫(yī)學教育網(wǎng)中藥學職稱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