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1月23日 19:00-20:00
詳情2月7日 19:00-21:00
詳情什么是經絡?經絡學說在臨床上的應用是什么?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經,有路徑之意。經脈貫通上下,溝通內外,是經絡系統(tǒng)的主干。絡,有網絡之意。絡脈是經脈別出的分支,較經脈細小,縱橫交錯,遍布全身。經絡內屬于臟腑,入絡于肢節(jié),溝通于臟腑與體表之間,將人體臟腑、組織、器官聯(lián)結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并借此行氣血、營陰陽,使人體各部的功能活動得以保持協(xié)調和相對平衡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研究經絡系統(tǒng)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及其與臟腑之間的關系的理論,稱為經絡學說。是中醫(yī)學分析人體生理、病理和對疾病進行診療的主要依據(jù)之一。“經絡”一詞首先見《內經》,《靈樞。邪氣臟腑病形》說:“陰之與陽也,異名同類,上下相會,經絡之相貫,如環(huán)無端。”又如《靈樞。脈經》中說:“經脈者,所以能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
經絡學說的內容十分廣泛,包括經絡系統(tǒng)各組成部分的循行部位、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及其表現(xiàn),經絡中血氣的運行與自然界的關系,經脈循行路線上的穴位及其主治作用,經絡與臟腑的關系等等。
經絡學說的形成,是以古代的針灸、推拿、氣功等醫(yī)療實踐為基礎,經過漫長的歷史過程,結合當時的解剖知識和藏象學說,逐步上升為理論的,其間受到了陰陽五行學說的深刻影響?!饵S帝內經》的問世,標志著經絡學說的形成。《內經》中系統(tǒng)地論述了十二經脈的循行部位、屬絡臟腑,以及十二經脈發(fā)生病變時的證候;記載了十二經別、別絡、經筋、皮部等的內容;對奇經八脈也有分散的論述;并且記載了約160個穴位的名稱。
經絡系統(tǒng),由經脈、絡脈、十二經筋和十二皮部所組成。經絡在內能連屬于臟腑,在外則連屬于筋肉、皮膚。
中醫(yī)把經絡的生理功能稱為“經氣”。其生理功能主要表現(xiàn)在溝通表理上下,聯(lián)系臟腑器官;通行氣血,濡養(yǎng)臟腑組織;感應傳導;調節(jié)臟腑器官的機能活動四個方面。
經絡學說在臨床上可以應用于解釋病理變化、協(xié)助疾病診斷,以及指導臨床治療三個方面。
以上即為“什么是經絡?經絡學說在臨床上的應用是什么?”的全部內容,更多請關注醫(yī)學教育網!希望對您有幫助!
1月23日 19:00-20:00
詳情2月7日 19:00-21: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