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11月30日 19:00-21:00
詳情11月10日 19:00-20:00
詳情距離中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資格考試越來越近,相信很多參加中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資格考試的考生都對中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病機】考點:氣、血失常的知識點小結感興趣,記住考點考試不丟分!醫(yī)學教育網小編為您整理相關知識點如下:
(一)氣失調
具體表現為氣虛、氣陷、氣滯、氣逆、氣閉、氣脫等幾個方面。
1.氣虛:氣虛是指元氣不足,全身或某些臟腑機能衰退的病理變化。氣虛多見于慢性疾患、老年患者、營養(yǎng)缺乏、疾病恢復期以及體質衰弱等病變。其臨床表現以少氣懶言、疲倦乏力、脈細軟無力等癥為重要特點。
2.升降失常:升降失常包括氣陷、氣脫、氣滯、氣逆和氣閉等。
(1)氣陷:氣陷為氣虛病機之一,是以氣的升舉無力,應升反降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病理變化。在氣虛而升舉力量減弱的情況下,就會引起某些內臟的下垂,如胃下垂、腎下垂、子宮脫垂、脫肛等,還可伴見腰腹脹滿重墜、便意頻頻,以及短氣乏力、語聲低微、脈弱無力等癥。
(2)氣脫:氣脫是指氣虛之極而有脫失消亡之危的一種病理變化。
(3)氣滯:氣滯是指某些臟腑經絡或局部氣機郁滯的病理變化。以悶脹、疼痛為其臨床特點。由于人體氣機升降多與肝主疏泄、肺主宣降、脾主升清、胃主降濁,以及腸主泌別傳導功能有關,故氣滯多與這些臟腑功能失調有關。
(4)氣逆:氣逆是氣機逆亂、失常之統(tǒng)稱。氣逆,主要指氣機上逆,是氣機升降失常,臟腑之氣逆亂的一種病理變化。氣逆最常見于肺、胃和肝等臟腑。
(5)氣閉:氣閉是臟腑經絡氣機閉塞不通的一種病理變化。氣閉多是風寒濕熱痰濁等邪毒深陷于臟腑或郁閉于經絡,以致某一竅隧失其通順之常所致。
(二)血失調
血失調包括血虛、血瘀、血熱和出血等。
1.血虛:血虛是指血液不足,濡養(yǎng)功能減退的一種病理變化。其形成的原因:一是失血過多;二是血液生化不足,脾胃虛弱,化源不足;三是久病不愈,慢性消耗等因素而致營血暗耗;四是瘀血阻滯,瘀血不去則新血不生等,最終導致全身血虛。
2.血瘀:血瘀是指瘀血內阻,血行不暢的一種病理變化。瘀血是血瘀的病理產物,而在瘀血形成之后,又可阻于脈絡,而成為血瘀的一種原因。
3.血熱:血熱是指血分有熱,血行加速甚則瘀阻的一種病理變化。血熱多由外感熱邪侵襲機體,或外感寒邪人里化熱,傷及血分以及情志郁結,郁久化火,火熱內生,傷及血分所致。
4.出血:出血是指血液溢于脈外的一種病理變化。其形成多由火氣上逆,或熱邪迫血妄行,或氣虛不能攝血,或瘀血停滯,或因外傷損傷脈絡等,使血液不能正常循行而溢于脈外所致。
(三)氣血關系失調
氣血關系失調,主要有氣滯血瘀、氣不攝血、氣隨血脫、氣血兩虛和氣血不榮經脈等幾方面。
1.氣滯血瘀:氣滯血瘀是指氣機郁滯,血行不暢而氣滯與血瘀并存的一種病理變化。氣滯血瘀多與肝的生理功能異常密切相關:其次,由于心主血脈而行血,故在心的生理功能失調時,則多先發(fā)生血瘀而后導致氣滯。氣滯血瘀,在臨床上多見脹滿疼痛,瘀斑及積聚癥瘕等癥。
2.氣虛血瘀:氣虛血瘀是指氣虛而運血無力,血行瘀滯,氣虛與血瘀并存的一種病理變化。輕者,氣虛無力,但尚能推動,只不過血行遲緩,運行無力;重者,在人體某些部位,因氣虛較甚,無力行血,血失濡養(yǎng),則可見癱軟不用,甚至萎縮,肌膚干燥、瘙癢、欠溫,甚則肌膚甲錯等氣血不榮經脈的具體表現。
3.氣不攝血:氣不攝血,是指因氣的不足,固攝血液的生理功能減弱,血不循經,溢出脈外,而導致咯血、吐血、衄血、發(fā)斑、便血,尿血、崩漏等各種出血的病理變化。其中因中氣不足,氣虛下陷而導致血從下溢,則可見崩漏、便血、尿血等病癥。
4.氣隨血脫:氣隨血脫,是指在大量出血的同時,氣也隨著血液的流失而散脫,從而形成氣血兩虛或氣血并蛻的病理變化。常由外傷失血或婦女崩漏、產后大出血等因素所致。血為氣之載體,血脫,則氣失去依附,故氣亦隨之散脫而亡失。
5.氣血兩虛:氣血兩虛,即氣虛和血虛同時存在的病理變化,多因久病消耗、氣血兩傷所致,或先有失血,氣隨血耗;或先因氣虛,血的生化無源而日漸衰少,從而形成肌膚干燥、肢體麻木等氣血不足之證。
〖醫(yī)學教育網版權所有,轉載必究〗
以上內容“〖醫(yī)學教育網版權所有,轉載必究〗”由醫(yī)學教育網小編搜集整理,科學備考,事半功倍!2019年中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雙師取證班,專業(yè)師資+教輔雙師教學,9大班次從筆試打基礎-技能班次-筆試沖刺-刷題直播,層層為**設計,免費贈送各類輔導資料,考試不過,下一年免費重學,班次詳情>>
11月30日 19:00-21:00
詳情11月10日 19:00-20: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