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中醫(yī)(專長)考試 > 備考資料

2021年中醫(yī)醫(y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yī)師資格考核:黃疸的辨證要點

2021-05-11 14:48 醫(yī)學教育網
|

距離中醫(yī)醫(yī)術確有專長考核越來越近,相信很多參加中醫(yī)醫(yī)術確有專長考核的考生都對“2021年中醫(yī)醫(y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yī)師資格考核:黃疸的辨證要點”感興趣,記住考點考試不丟分!醫(yī)學教育網小編為您整理相關知識點如下:

1.辨證要點

黃疸的辨證,應首辨陽黃、陰黃。陽黃黃色鮮明,發(fā)病急,病程短,常伴身熱,口干苦,舌苔黃膩,脈弦數。陰黃黃色晦暗,病程長,病勢緩,常伴納少,乏力,舌淡,脈沉遲或細緩。

次辨陽黃濕熱之輕重、膽腑郁熱及疫毒熾盛。熱重者,癥見黃疸鮮明,發(fā)熱口渴,苔黃膩,脈弦數;濕重者,黃疸不如熱重者鮮明,身熱不揚,口黏,苔白膩,脈濡緩。膽腑郁熱者,黃色鮮明,上腹、右脅脹悶疼痛,牽引肩背,身熱不退,或寒熱往來。疫毒熾盛者,病情急驟,疸色如金,兼見神昏、發(fā)斑、出血等危象。

三辨陰黃之病因。寒濕阻遏者,黃疸晦暗如煙熏,脘腹悶脹,神疲畏寒,舌淡苔膩,脈濡緩或沉遲。脾虛濕滯者,黃疸色黃不澤,肢軟乏力,大便溏薄,舌質淡苔薄,脈儒細。

四辨黃疸病勢輕重。如黃疸逐漸加深,提示病情加重;黃疸逐漸變淺,表明病情好轉。黃疸色澤鮮明,神清氣爽,為順證、病輕;黃疸晦滯,煩躁不安,為逆證、病重。

2.治療原則

黃疸的治療大法,主要為化濕邪,利小便。化濕可以退黃,如屬濕熱,當清熱化濕,必要時還應通利腑氣,以使?jié)駸嵯滦?;如屬寒濕,應予健脾溫化。利小便,主要是通過淡滲利濕,達到退黃的目的。至于急黃熱毒熾盛,邪入心營者,又當以清熱解毒、涼營開竅為主;陰黃脾虛濕滯者,治以健脾養(yǎng)血,利濕退黃。

3.證治分類

(1)熱重于濕證

主癥:身目俱黃,黃色鮮明,發(fā)熱口渴,或見心中懊(忄農),腹部脹悶,口干而苦,惡心嘔吐,小便短少黃赤,大便秘結,舌苔黃膩,脈弦數。

治法:清熱通腑,利濕退黃。

方藥:茵陳蒿湯加減。常用茵陳、梔子、大黃、黃柏、連翹、垂盆草、蒲公英、茯苓、滑石、車前草。

熱重于濕證,如脅痛較甚,可加柴胡、郁金、川楝子、延胡索等疏肝理氣止痛;如熱毒內盛,心煩懊(忄農),可加黃連、龍膽草,以增強清熱解毒作用;如惡心嘔吐,可加橘皮、竹煎、半夏等和胃止嘔。

(2)濕重于熱證

主癥:身目俱黃,黃色不及前者鮮明,頭重身困,胸脘痞滿,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腹脹或大便溏垢,舌苔厚膩微黃,脈濡數或濡緩。

治法:利濕化濁運脾,佐以清熱。

方藥:茵陳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加減。常用藿香、白蔻仁、陳皮、菌陳、車前子、茯苓、薏苡仁、黃芩、連翹。

濕重于熱證,如濕阻氣機,胸腹痞脹,嘔惡納差等癥較著,可加入蒼術、厚樸,以健脾燥濕,行氣和胃。

本證濕重于熱,濕為陰邪,黏膩難解,治法當以利濕化濁運脾為主,佐以清熱,不可過用苦寒,以免脾陽受損。

(3)膽腑郁熱證

主癥:身目發(fā)黃,黃色鮮明,上腹、右脅脹悶疼痛,牽引肩背,身熱不退,或寒熱往來,口苦咽干,嘔吐呃逆,尿黃赤,大便秘,苔黃舌紅,脈弦滑數。

治法:疏肝泄熱,利膽退黃。

方藥:大柴胡湯加減。常用柴胡、黃芩、半夏、大黃、枳實、郁金、佛手、茵陳、山梔、白芍、甘草。

膽腑郁熱證,若砂石阻滯,可加金錢草、海金沙、元明粉利膽化石;惡心嘔逆明顯,加厚樸、竹煎、陳皮和胃降逆。

(4)疫毒熾盛證(急黃)

主癥:發(fā)病急驟,黃疸迅速加深,其色如金,皮膚瘙癢,高熱口渴,脅痛腹?jié)M,神昏譫語,煩躁抽搐,或見衄血、便血,或肌膚瘀斑,舌質紅絳,苔黃而燥,脈弦滑或數。

治法:清熱解毒,涼血開竅。

方藥:千金犀角散加味。常用犀角(用水牛角代)、黃連、梔子、大黃、板藍根、生地黃、玄參、丹皮、茵陳、土茯苓。

疫毒熾盛證,如神昏譫語,加服安宮牛黃丸以涼開透竅;如動風抽搐者,加用鉤藤、石決明,另服羚羊角粉或紫雪丹,以息風止痙;如衄血、便血、肌膚瘀斑重者,可加黑地榆、側柏葉、紫草、茜根炭等涼血止血;如腹大有水,小便短少不利,可加馬鞭草、木通、白茅根、車前草,并另吞琥珀、蟋蟀、沉香粉,以利小便。

(5)寒濕阻遏證

主癥:身目倶黃,黃色晦暗,或如煙熏,脘腹痞脹,納谷減少,大便不實,神疲畏寒,口淡不渴,舌淡苔膩,脈濡緩或沉遲。

治法:.溫中化濕,健脾和胃。

方藥:茵陳術附湯加減。常用附子、白術、干姜、茵陳、茯苓、澤瀉、豬苓。

寒濕阻遏證,若脘腹脹滿,胸悶、嘔惡顯著,可加蒼術、厚樸、半夏、陳皮,以健脾燥濕,行氣和胃;若脅腹疼痛作脹,肝脾同病者,當酌加柴胡、香附以疏肝理氣;若濕濁不清,氣滯血結,脅下癥結疼痛,腹部脹滿,膚色蒼黃或黧黑,可加服硝石磯石散,以化濁祛瘀軟堅。

(6)脾虛濕滯證

主癥:面目及肌膚淡黃,甚則晦暗不澤,肢軟乏力,心悸氣短,大便溏薄,舌質淡苔薄,脈濡細。

治法:健脾養(yǎng)血,利濕退黃。

方藥:黃芪建中湯加減。常用黃芪、桂枝、生姜、白術、當歸、白芍、甘草、大棗、茵陳、茯苓。

如氣虛乏力明顯者,應重用黃芪,并加黨參,以增強補氣作用;畏寒,肢冷,舌淡者,宜加附子溫陽祛寒;心悸不寧,脈細而弱者,加熟地、首烏、酸棗仁等補血養(yǎng)心。

4.黃疸消退后的調治

(1)濕熱留戀,余邪未清:當繼續(xù)清理濕熱,方用茵陳四苓散加減。藥用茵陳、黃芩、黃柏、茯苓、澤瀉、車前草、蒼術、蘇梗、陳皮。

(2)肝脾不調,疏運失職:治當調和脾胃,理氣助運,方用柴胡疏肝飲或歸芍六君子湯加減。藥用當歸、白芍、柴胡、枳殼、香附、郁金、白術、黨參、茯苓、山藥、陳皮、山楂、麥芽。

(3)氣滯血瘀,積塊留著:治當疏肝理氣,活血化瘀,方用逍遙散合鱉甲煎丸。藥用柴胡、枳殼、香附、當歸、赤芍、丹參、桃仁、莪術。并用鱉甲煎丸,以軟堅消積。

中醫(yī)(專長)醫(yī)師資格證:經間期出血的中醫(yī)病因

2021年中醫(yī)專長醫(yī)師資格證考點“化濕藥的主治疾病”

國家中醫(yī)專長醫(yī)師資格證書考點【清熱解毒藥】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1年中醫(yī)醫(y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yī)師資格考核:黃疸的辨證要點”相關內容,輕松備考,事半功倍!

醫(yī)師資格考試公眾號

編輯推薦
    • 免費試聽
    林遠 中醫(yī)專長醫(yī)師 《中醫(yī)外科學》 免費試聽
    回到頂部
    折疊
    您有一次專屬抽獎機會
    可優(yōu)惠~
    領取
    優(yōu)惠
    注:具體優(yōu)惠金額根據商品價格進行計算
    恭喜您獲得張優(yōu)惠券!
    去選課
    已存入賬戶 可在【我的優(yōu)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