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醫(y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yī)師資格考核:乳漏和乳癖”是中醫(yī)(專長)醫(yī)師資格考試中涉及到的重點考點,你復習到了嗎? 抓住重點可以為中醫(yī)(專長)醫(yī)師資格考試備考,醫(yī)學教育網編輯為大家整理搜集了具體的內容,詳情如下:
乳漏
(一)概述
發(fā)生于乳房部或乳暈部的膿腫潰破后,久不收口而形成管道者,稱為乳漏(漏亦作瘺)。其特點是瘡口膿水淋瀝,或雜有乳汁或豆腐渣樣分泌物,經久不愈。
(二)病因病機
乳房部漏管,多因乳癰、乳發(fā)失治,膿出不暢;或切開不當,損傷乳絡,乳汁從瘡口溢出,以致長期流膿、溢乳而形成;或因乳癆潰后,身體虛弱,日久不愈所致。乳暈部漏管,多因乳頭內縮凹陷感染毒邪,或脂瘤染毒潰膿,瘡口久不愈合而成。
(三)外治法
(1)腐蝕法:先用提膿去腐藥,如八二丹或七三丹藥捻,外敷紅油膏。膿盡后改用生肌散、生肌玉紅膏,必須使創(chuàng)面從基底部長起。
(2)墊棉法:適用于瘡口漏乳不止和乳房部乳漏膿腐脫盡后,以促進瘡口愈合。
(3)切開療法:適用于淺層漏管及腐蝕法失敗者。乳暈部乳漏手術的關鍵是切開通向乳頭孔的漏管或擴張的乳腺導管。切開后創(chuàng)面用藥同腐蝕法。
(4)掛線療法:適用于深層漏管,常配合切開療法。
乳癖
(一)概念與特點
乳癖是乳腺組織的既非炎癥也非腫瘤的良性增生性疾病。相當于西醫(yī)的乳腺增生病。其特點是單側或雙側乳房疼痛并出現(xiàn)腫塊,乳痛和腫塊與月經周期及情志變化密切相關。乳房腫塊大小不等,形態(tài)不一,邊界不清,質地不硬,活動度好。本病好發(fā)于25~45歲的中青年婦女,其發(fā)病率占乳房疾病的75%,是臨床上最常見的乳房疾病。
(一)病因病機
1.由于情志不遂,憂郁不解,久郁傷肝,或受到精神刺激,急躁惱怒,可導致肝氣郁結,氣機阻滯,蘊結于乳房胃絡,乳絡經脈阻塞不通,不通則痛,而引起乳房疼痛;肝氣郁久化熱,熱灼津液為痰,氣滯痰凝血瘀即可形成乳房腫塊。
2.因沖任失調,氣血瘀滯,或陽虛痰濕內結,經脈阻塞,而致乳房結塊、疼痛、月經不調。
(三)臨床表現(xiàn)
好發(fā)病年齡在25~45歲。乳房疼痛以脹痛為主,也有刺痛或牽拉痛者。疼痛常在月經前加劇,經后疼痛減輕,或疼痛隨情緒波動而變化。乳痛主要以乳房腫塊處為甚,常涉及胸脅部或肩背部。乳房腫塊可發(fā)生于單側或雙側,大多位于乳房的外上象限,也可見于其他象限。腫塊的質地中等或質硬不堅,表面光滑或呈顆粒狀,活動度好,大多伴有壓痛。腫塊的大小不一,一般直徑在l~2cm,大者可超過3cm。
乳房腫塊可于經前期增大變硬,經后稍見縮小變軟。個別患者還可伴有乳頭溢液,呈白色或黃綠色,或呈漿液狀。
乳房疼痛和乳房腫塊可同時出現(xiàn),也可先后出現(xiàn),或以乳痛為主,或以乳房腫塊為主?;颊哌€常伴有月經失調、心煩易怒等癥狀。
(四)辨證論治
止痛與消塊是治療本病之要點,根據(jù)具體情況進行辨證論治。
1.肝郁痰凝證
主癥:多見于青壯年婦女。乳房腫塊隨喜怒消長,伴有胸悶脅脹,善郁易怒,失眠多夢,心煩口苦。苔薄黃,脈弦滑。
治法:疏肝解郁,化痰散結。
方藥:逍遙蔞貝散加減。常用柴胡、白芍、當歸、白術、茯苓、炙甘草、生姜、薄荷、瓜蔞、貝母、白芥子等。
2.沖任失調證
主癥:多見于中年婦女。乳房腫塊月經前加重,經后緩減。伴有腰酸乏力,神疲倦怠,月經失調,量少色淡,或閉經。舌淡,苔白,脈沉細。
治法:調攝沖任。
方藥:二仙湯合四物湯加減。常用仙茅、仙靈脾、當歸、巴戟肉、黃柏、知母、白芍、川芎、熟地、黃芪等。
2021年中醫(yī)醫(y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yī)師資格考核:過敏性鼻炎的治法方劑
中醫(yī)醫(y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yī)師資格考核:慢性鼻炎
中醫(yī)醫(y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yī)師資格考核【耳鳴、耳聾的特點】
膿耳的診斷—中醫(yī)醫(y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yī)師資格考核
以上分享的“中醫(yī)醫(y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yī)師資格考核:乳漏和乳癖”內容,由醫(yī)學教育網小編搜集整理,如果您覺得對您有所幫助,可以分享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