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方案](http://m.serviciosjt.com/upload/resources/image/2024/12/17/827232.png)
MPV和血小板變化的臨床意義:
1、血小板數低而MPV增升高:骨髓自身正常,但外周血血小板破壞增多造成血小板降低的刺激后反應性增生時,巨核細胞DNA倍體數及細胞大小都增加, MPV也增高。由于骨髓受抑制而造成血小板減少的病人在恢復初期MPV也升高,這主要因外周血血小板數減低應激性地致使巨核細胞倍體數增加所致。
2、血小板數高、MPV正常:骨髓增生性疾病如血小板增多,紅細胞增多但MPV正常。
3、血小板數與MPV值均下降:AIDs (艾滋病)病毒直接影響巨核細胞并導致血小板減少。大約2/3的病人血小板數降低,92%的病人MPV值下降,與骨髓受抑時的血小板狀態(tài)相似。患發(fā)育不良性貧血的病人積壓小板數通常都降低,其MPV值也低,但 PDW升高。當骨髓纖維化或被脈沖瘤細胞浸潤危及正常造血時,血小板數減少,隨即MPV值也降低。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瘤或白血病化療后,敗血癥所致血小板沽少等骨髓受抑性疾病中,雖然仍可能有一些大血小板,但血小板的平均體積減小。
4、MPVE值與血小板數都升高:反應性血小板增多癥病人中,其MPV值升高,因血液的流失和本內損傷造成的急性大失血都可使血小板值上升。
5、MPV值升高而血小板正常:慢性髓細胞性白血病、骨髓纖維化、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脾切除均可周到MPV升高,慢性髓細胞性白血病和骨髓纖維化主要使骨髓增生異常,兩種疾病中,血小板體積經常增大并大小不均。外周血涂片中可出現大血小板。半數α-型和β-型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的患者有4種明顯的血液學改變;血小板大小改變、紅細胞大小改變、肝珠蛋白改變和對瘧原蟲抵抗力改變。其MPV值增高而血小板數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