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球菌五種致病機理是臨床檢驗技師考試中的重點難點,為幫助廣大考生了解,醫(yī)學教育網(wǎng)整理如下,希望對廣大考生有幫助!
1.對上皮的親和力:
淋球菌對柱狀上皮和移行上皮有特別的親和力。男女性尿道,女性宮頸覆蓋柱狀上皮和移行上皮,故易受淋球菌侵襲,而男性舟狀窩和女性陰道為復層扁平上皮覆蓋,對其抵抗力較強,一般不受侵犯,或炎癥很輕,故成年婦女淋菌性陰道炎少見。由于陰道黏膜為柱狀上皮,因此易于受染。皮膚不易被淋球菌感染,罕見有原發(fā)性淋球菌皮膚感染。人類對淋球菌無先天免疫性,痊愈后可發(fā)生再感染。
2.黏附:
淋球菌菌毛上的特異性受體可與黏膜細胞相應部位結合;其外膜蛋白Ⅱ可介導黏附過程;它還可釋放IgAl分解酶,抗拒細胞的排斥作用。這樣,淋球菌與上皮細胞迅速黏和。微環(huán)境中的酸堿度、離子橋、疏水結構和性激素等也可促進黏附過程。
3.侵入與感染:
淋球菌吸附于上皮細胞的微絨毛,其外膜蛋白I轉移至細胞膜內,然后淋球菌被細胞吞噬而進入細胞內。淋球菌菌毛可吸附于精子上,可迅速上行到宮頸管。宮頸管的黏液可暫時阻止淋球菌至宮腔,而在宮頸的柱狀上皮細胞內繁殖致病。淋球菌一旦侵入細胞,就開始增殖,并損傷上皮細胞。細胞溶解后釋放淋球菌至黏膜下間隙,引起黏膜下層的感染。
4.病變形成:
淋球菌侵入黏膜下層后繼續(xù)增殖,約在36h內繁殖一代。通過其內毒素脂多糖、補體和IgM等協(xié)同作用,形成炎癥反應,使黏膜紅腫。同時,由于白細胞的聚集和死亡,上皮細胞的壞死與脫落,出現(xiàn)了膿液。腺體和隱窩開口處病變最為嚴重。
5.蔓延播散:
淋球菌感染后造成的炎癥可沿泌尿、生殖道蔓延播散,在男性可擴展至前列腺、精囊腺、輸精管和附睪,在女性可蔓延到子宮、輸卵管和盆腔。嚴重時淋球菌可進入血液向全身各個組織器官播散,導致播散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