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是尿液通過酸化加熱后混濁而檢出的。
正當尿蛋白的組成主要包括有:血漿蛋白,從腎小球濾過,經(jīng)腎小管重吸收而排出;腎組織蛋白,由腎小管細胞分泌或因腎小球細胞損傷滲出;尿路分泌的蛋白質,由膀胱、前列腺或尿道等分泌或因尿路組織損傷或炎癥而滲出。兩者各約占50%.血漿蛋白以白蛋白為主,其余為小分子量蛋白,如免疫球蛋白、IgG、IgA、免疫球蛋白к和λ輕鏈等;腎組織蛋白主要是Tamm-Horsfall蛋白。尿蛋白組成很大程度受不同疾病的影響。
(一)、按蛋白尿發(fā)生機制分類
1. 腎小球性蛋白尿
腎小球濾過膜通透性增高,或腎小球內(nèi)血流動力學改變,如腎小球毛細血管內(nèi)壓增高或血漿流量減緩,可使大量蛋白質濾過到腎小球濾液中,遠遠超過腎小管的重吸收能力,而造成蛋白尿。這類蛋白尿臨床上最常見,多鑒于原發(fā)性或繼發(fā)性腎小球疾病、腎循環(huán)障礙、缺氧等。
2. 腎小管性蛋白尿
腎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礙,影響對腎小球濾液中的蛋白質的重吸收而造成蛋白尿。常見于各種原因所致的腎小球-間質疾病,如腎盂腎炎、鎮(zhèn)痛藥腎病抗生素腎損害、重金屬(汞、鎘、金等)中毒,先天性多囊腎,腎髓質囊性腎,海綿腎以及各種先天性腎小管疾病。
3. 溢出性蛋白尿
腎小球的濾過膜無損,由于血漿中異常蛋白質如單克隆免疫球蛋白的輕鏈、血紅蛋白或肌紅蛋白成分增加,因其分子量小,易從腎小球溢出,不能完全被腎小球重吸收,而造成蛋白尿。
此外,臨床上常出現(xiàn)兩種類型蛋白尿并存的情況,如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可同時侵犯腎小球和腎小管,出現(xiàn)腎小球性和腎小管性蛋白尿,稱之為“混合性蛋白尿”。
(二)、按尿蛋白含量分類
尿蛋白含量可輕度或重度,臨床上一般分為腎病綜合征型蛋白尿和非腎病綜合癥型蛋白尿。
(三)、按蛋白尿的分子量分類
尿中蛋白質可分為小分子、中分子和大分子蛋白質,按尿蛋白的分子量不同的蛋白質組成,可分為選擇性和非選擇性蛋白尿,這對診斷、鑒別診斷、病理改變、病情、治療和預后估計有參考價值。
1. 選擇性蛋白尿
尿蛋白組成中以中分子(白蛋白、轉鐵蛋白)和小分子(1.5萬~5萬)為主,而大分子蛋白質很少。表明腎小球濾過膜的損害較輕。
2. 非選擇性蛋白尿
尿蛋白組成除中、小分子蛋白質外,大分子蛋白質也增多,嚴重者各種血漿蛋白質均能濾出。表明腎小球濾過膜的損害比較嚴重。
在臨床上,有報告尿蛋白的選擇性與腎小球病變無肯定的關系。
健康的人也會排出一些尿蛋白
健康的人也會出現(xiàn)極少量的尿蛋白,但在定性檢查時只要試紙不變色呈陰性(一)就屬正常。 此外,定量檢查尿蛋白量,每日在100毫克以下時皆屬正常的范圍。 另外,即使身體并無障礙,只要有激烈運動、酷寒、精神興奮、強烈壓力時,也會出現(xiàn)尿蛋白。
腎臟病以外的原因所引起的蛋白尿
腎臟病以外的原因所引起的蛋白尿多數(shù)為良性,當其疾病治愈后,蛋白尿也就隨之消失。
熱性蛋白尿:感冒等疾病引起發(fā)燒至攝氏三十八度以上時就會出現(xiàn)蛋白尿。
起立性蛋白尿:年輕人脊椎向前彎屈壓迫到腎臟血管時就會有蛋白尿的情形。如果不治療,在三十歲前后也會自動消失。
淤血腎:心臟衰竭等腎靜脈淤血時會出現(xiàn)尿蛋白,但淤血消失時蛋白也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