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護士考試輔導精華之再生障礙性貧血病人的護理:
再生障礙性貧血(簡稱再障)是由各種原因引起的造血干細胞的數(shù)量減少和(或)功能異常的一類貧血。
一、病因
1.藥物及化學物質
(1)最常見的是氯霉素:引起骨髓造血細胞受抑制及損害骨髓微環(huán)境。
苯是重要的骨髓抑制毒物,長期與苯接觸危害性較大。
(2)引起再障的其他常見藥物和化學物質:
1)抗微生物藥:氯霉素、磺胺藥、四環(huán)素、鏈霉素、異煙肼等。
2)解熱止痛藥:保泰松、吲哚美辛、阿司匹林、安乃近等。
3)抗驚厥藥:苯妥英鈉、三甲雙酮等。
4)抗甲狀腺藥:甲巰咪唑、卡比馬唑、甲硫氧嘧啶等。
5)其他:氯丙嗪、米帕林、氯喹、甲苯磺丁脲、乙酰唑胺,抗癌藥中的氮芥類、白消安、環(huán)磷酰胺等。
6)化學物質:苯及其衍生物、有機磷農藥、染發(fā)劑等。
2.物理因素——X線、 γ射線等可干擾DNA 的復制,使造血干細胞數(shù)量減少,骨髓微環(huán)境也受損害。
3.生物因素:各型肝炎病毒均能損傷骨髓造血,EB病毒、流感病毒、風疹病毒等也可引起再障。
二、臨床表現(xiàn)
主要表現(xiàn)為進行性貧血、出血、反復感染而肝、脾、淋巴結多無腫大。
1.急性再障(重型再障Ⅰ型) 早期即可出現(xiàn) 出血感染 出現(xiàn)進行性貧血。
內臟出血多見,可發(fā)生顱內出血,是本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皮膚、黏膜及肺部反復感染,多合并敗血癥,感染不易控制。
2.慢性再障 貧血往往是首發(fā)和主要表現(xiàn),出血癥狀較輕,以皮膚黏膜為主。
感染:以呼吸道多見。
三、有關檢查
1.血象 全血細胞減少,呈正細胞正色素性貧血。網織紅細胞絕對值顯著減少。
血小板減少,出血時間延長。
白細胞計數(shù)多減少,以中性粒。
2.骨髓象:
(1)急性型:骨髓增生低下或極度低下。
(2)慢性型:巨核細胞減少。
四、治療原則
1.祛除病因:禁用對骨髓有抑制的藥物。
2.支持和對癥治療
(1)預防和控制感染。
(2)止血:皮膚、鼻黏膜出血可用止血藥物。出血嚴重可輸濃縮血小板或新鮮冷凍血漿。
(3)輸血:主要的支持療法。特別是成分輸血,如濃縮紅細胞等。
3.雄激素治療
(1)雄激素:治療慢性再障首選藥物。
(2)作用機制——刺激腎臟產生促紅細胞生成素,對骨髓有直接刺激紅細胞生成作用。
(3)常用藥物:丙酸睪酮。
(4)判斷指標——為網織紅細胞或血紅蛋白升高。
4.免疫抑制劑 目前治療重型再障的首選藥物。
5.造血細胞因子:主要用于重型再障。
6.骨髓移植:主要用于重型再障。
7.其他:脾切除,應用骨髓興奮劑等。
五、護理問題
1.活動無耐力 與貧血有關。
2.組織完整性受傷 與血小板減少有關。
3.自我形象紊亂 與丙酸睪酮引起副作用有關。
4.焦慮 與再障久治不愈有關。
5.有感染的危險 與白細胞減少有關。
6.潛在并發(fā)癥:腦出血 與血小板過低(<20×109/L)有關。
六、護理措施
1.貧血的護理
(1)病情觀察:詳細詢問病人貧血癥狀、持續(xù)時間。
觀察口唇、甲床蒼白程度、心率。
了解檢查結果,如血紅蛋白及網織紅細胞數(shù)。
(2)評估病人目前的活動耐力。
(3)制定活動計劃:
一般重度以上貧血(血紅蛋白<60g/L)要以臥床休息為主。
中輕度貧血應休息與活動交替進行。
活動中如出現(xiàn)心慌、氣短應立刻停止活動。
(4)藥物護理
遵醫(yī)囑給予患者丙酸睪丸酮,堅持用藥。
不良反應及護理
①該藥為油劑,需深層注射;由于吸收慢,注射部位易發(fā)生腫塊,要經常檢查注射部位,發(fā)現(xiàn)硬塊要及時理療。
②男性化,如毛須增多、聲音變粗、痤瘡、女性閉經等。
③肝功能受損,用藥過程中應定期檢查肝功能。
(5)輸血:慢性嚴重貧血可輸注紅細胞懸液。
輸血操作應嚴格按程序進行并觀察輸血反應
2.腦出血的護理
(1)囑病人多臥床休息,觀察病人有無腦出血先兆,如頭痛、嘔吐、精神煩躁不安等。
(2)若發(fā)生顱內出血,處理如下:
①迅速通知醫(yī)生;
②病人平臥位,頭偏一側,保持呼吸道通暢;
③開放靜脈,按醫(yī)囑給予脫水劑、止血藥或輸濃縮血小板液;
④觀察病人意識狀態(tài)、醫(yī)學,教育網收集整理瞳孔大小醫(yī)學,教育網收集整理、血壓、脈搏及呼吸頻率、節(jié)律。
3.心理護理
七、健康教育
1.對長期接觸有害骨髓造血物質的工作者,加強宣教,增強自我保健意識。
2.病人不可隨便用藥,濫用藥物常是引起再障的重要原因,如氯霉素、磺胺藥、保泰松、阿司匹林等,需要時要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
3.病人出院后要堅持治療,預防出血、感染,定期門診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