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Lespedeza bicolor Turcz
.別名:帚條、隨軍茶、二色胡枝子、牡荊、荊條、楚子、掃皮、胡枝條、杭子梢、蝦夷山蔌、胡枝花、鹿雞花、掃條、野花生、過山龍、羊角梢、豆葉柴、夜合草、假花生
科屬: 豆科 蝶形花亞科 胡枝子屬
豆科胡枝子屬灌木,高0.5~3米,分枝細長而多,常拱垂,有棱脊,微有平伏毛。老枝灰褐色,嫩枝黃褐色,疏生短柔毛。三出復葉互生,頂生小葉寬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1.5~5厘米,寬1~2厘米,先端鈍圓,具短刺尖,基部楔形或圓形,葉背面疏生平伏短毛,側生小葉較小,具短柄,托葉2,條形??偁罨ㄐ蛞干偦ü]^葉長,花梗長2~3毫米;花萼杯狀,花冠蝶形,紫色,旗瓣倒卵形,翼瓣矩圓形,龍骨瓣與旗瓣近等長。莢果倒卵形,長6~8mm,網脈明顯,疏或密被柔毛,含1粒種子,種子褐色,歪倒卵形,有紫色斑紋。細胞染色體:2n = 22。
胡枝子(別名二色胡枝子,掃條)分布于中國的河北、東北、內蒙古、華北、西北及湖北、浙江、江西、福建等省,在國外,蒙古、前蘇聯(lián)、朝鮮、日本也有分布。
胡枝子為中生性落葉灌木,耐陰、耐寒、耐干旱、耐瘠薄。根系發(fā)達,適應性強,對土壤要求不嚴格。其生境通常在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區(qū)及亞熱帶的山地和丘陵地帶,是這一帶地區(qū)的優(yōu)勢種。也分布在林緣、無林或在森林破壞后,遭反復砍伐和火燒,森林不能恢復的地區(qū)。與胡枝子混生的有榛(Corylus heterophlla)、繡線菊(Spiraea sp.)、懸鉤子(Rahus.Sp.)、虎榛子(Ostryo-psis davidiana)等灌木?;焐闹饕瘫究萍半s類草有野古草(Arundinella nirta)、鵝觀草(Roegneria komji)、蒿類(Ar-temisia Sp.)、大火草(Anemone tomentosa)等。在華北地區(qū),森林破壞后,常與遼東棟(Quercu占liaotungensis)、棘皮樺(Betula duburica)、白樺(B.Platyphyllum)、山楊(Populusdavidiana)等相混生,形成優(yōu)勢的灌木叢。胡枝子耐寒性強,無雪覆蓋也能耐-28~-30℃的低溫。胡枝子根系發(fā)達,二年生植株主根入土深度達170~200厘米,根幅130~200厘米,幼株根瘤發(fā)達,每株有根瘤40~200個。70%的根系集中在5~30厘米土層中。胡枝子的葉片寬大,據開花期測定,單株葉面積達9平方米,其莖葉比隨發(fā)育時期而異,開花期葉量達最大值。胡枝子從第二年開始,生長速度加快,開花期株高達1~3米,現(xiàn)蕾至開花期日增長量可達1.83厘米。人工栽培的二年生植株。單株鮮重可達2.03千克,畝產鮮草2005~3408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