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1月9日 16:00-18:00
詳情時間待定
詳情臟腑,是內臟的總稱。古人稱為“藏象”,藏、指藏于內,就是內臟;象,是征象或形象,意指內臟生理、病理所表現于外之征象。正如《類經》所說:“臟居于內,形見于外,故曰臟象”。臟腑學說,是研究人體臟腑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及其相互關系的學說,它是中醫(yī)學理論的核心,是臨床辯證論治的基礎。
一、臟與腑的區(qū)別
心、肝、脾、肺、腎為五臟,其特點為實質性器官,其主要功能是化生和貯藏氣血精津液。小腸、膽、胃、大腸、膀胱、三焦為六腑 ,其特點是為空腔性器官,其主要功能是受納和腐熟水谷,傳化和排泄糟粕。正如《素問·五臟別論》說:“所謂五臟者,藏精氣而不瀉也,故滿而不能實;六腑者,傳化物而不藏,故實而不能滿也”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此外,將腦、髓、骨、脈、膽、女子胞稱為奇恒之腑,“奇”是異的意思,“恒”是常的意思,因其形同于腑,功同于臟,故有其特殊性。其中膽,有一般腑“瀉而不藏”的共性,故為六腑之一,但其排泄的膽汁,并非糟粕,而是精汁,又與一般腑有所不同,故又屬于“奇恒之腑”。
二、臟腑學說的特點及內容
臟腑學說的特點是以五臟為中心,配合六腑,聯(lián)系五體、五官、九竅等,連結成為一個“五臟系統(tǒng)”的整體。其所敘述的臟腑名稱雖與西醫(yī)的臟器相同,但在生理,病理的含義上有很大差別。因為中醫(yī)所說的臟腑,不僅是解剖學上的概念,更重要的是一個生理病理的綜合概念,所以,決不能把西醫(yī)的臟器與中醫(yī)的臟腑概念混同起來。
臟腑學說的內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各臟腑組織器官的生理、病理及其相互關系;一是氣、血、精、津液的生理、病理及其與臟腑的關系。
三、臟腑證治
臟腑辯證論治是中醫(yī)各種辯證論治的基礎。它是根據臟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表現,結合八綱、病因、經絡等理論,通過四診合參,對疾病的證候進行分析歸納,借以推斷病因病機、病變部位及性質、正邪盛衰等,以確定所患何證,然后根據證來決定治療原則和方藥。
臟腑病變是復雜的,在進行臟腑證治時一定要從整體觀念出發(fā),不僅要考慮一臟一腑的病理變化,還必須注意臟腑間的聯(lián)系和影響,只有這樣,才能把握住病變的全局,抓住主要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