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膚木花
學名:RhuschinensisMill
英文名:ChinaSumac
科名:漆樹科Anacardiaceae
漆樹科鹽膚木屬的一種。又稱鹽膚子、五倍子樹。中國除黑龍江、吉林、內(nèi)蒙古和新疆外,
其余各省區(qū)均有分布。也見于日本、中南半島、印度至印度尼西亞。該種為落葉灌木至小喬木;小枝被柔毛,有皮孔。葉互生,奇數(shù)羽狀復葉,葉軸具寬翅,有小葉7~13;小葉邊緣有粗鋸齒,背面粉綠色,有柔毛,小葉無柄。圓錐花序頂生,直立,寬大;花小,雜性;花萼5裂;花瓣5;雄蕊5;花盤環(huán)狀;子房上位。果序直立,核果,球形,被腺毛和具節(jié)柔毛,成熟后紅色。本種葉上的五倍子蟲癭質(zhì)量較佳,稱“角倍”;其余的稱“肚倍”,質(zhì)量較次,五倍子為鞣革、醫(yī)藥、塑料及墨水工業(yè)上的重要原料。根、葉、花及果均可入藥,有清熱解毒、舒筋活絡(luò)、散瘀止血、澀腸止瀉之效。鹽膚木的別名很多,目前總結(jié)為以下八個:鹽霜柏、鹽酸木、敷煙樹、蒲連鹽、老公擔鹽、五倍子樹、鹽膚子。
【來源】漆樹科植物鹽膚木chinensisMill.以根、葉入藥。根全年可采,夏秋采葉,曬干。
【性味歸經(jīng)】酸、咸,寒。
【化學成份】鹽膚子含鞣質(zhì)50%-70%,也有高達80%的,主要為五-間雙沒食子酰-β-葡萄糖(penta-m-digalloyl-β-glucose),尚有游離沒食子酸(gallicacid)及脂肪、樹脂、淀粉。有機酸有蘋果酸(malicacid)、酒石酸(tartaricacid)、枸櫞酸(citricacid)等。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散瘀止血。根:感冒發(fā)熱,支氣管炎,咳嗽咯血,腸炎,痢疾,痔瘡出血;根、葉外用治跌打損傷,毒蛇咬傷,漆瘡。生津、降火、化痰、潤肺、滋腎,消毒、止痢、收汗,治風濕眼病。
鹽膚子的樹白皮,以水煎服能殺蛔蟲,其根白皮加醋煎濃 汁含吞,能治骨鯁。有資料說,鹽膚子的根能軟雞。
【用法用量】0.5~2兩;外用適量,鮮葉搗敷或煎水洗患處。
【備注】(1)濱鹽膚木RhuschinensisMill.var.roxburghii(DC.)Rehd.亦供藥用,功效相似;內(nèi)服:煎湯,9-15g;或研末。外用:適量,煎水洗;搗敷或研末調(diào)敷。
【摘錄】 《全國中草藥匯編》 、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