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脈根又名五葉草,烏足豆。原產(chǎn)于歐、亞兩洲溫暖地區(qū),現(xiàn)世界各國廣泛栽培利用。貴州黔中、黔西北地區(qū)均有野生種分布。引進(jìn)種適應(yīng)性強(qiáng),產(chǎn)量高,是貴州栽培利用和草山改良的一種優(yōu)良豆科牧草。百脈根耐瘠薄、固土防沖刷能力強(qiáng),是很好的水土保持植物。
百脈根為牧草綠肥作物,莢果褐色。矩圓筒形,長21~27毫米,闊約3~4毫米,有多數(shù)種子?;ㄆ?-7月。果期8-9月。百脈根是豆科百脈根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1~45厘米。莖叢生,無明顯主莖,莖長30-80cm,光滑無毛,直立或匍匐生長。葉為三出復(fù)葉,蝶形花冠,黃色。小葉5枚,3小葉位于葉柄的頂端,2小葉常生于葉柄的基部;小葉紙質(zhì),卵形或倒卵形,長5~20毫米,寬3~12毫米,無毛或于兩面主脈上有疏的長柔毛;小葉柄極短,長約1毫米,密被黃色長柔毛。
花3~4朵排列成頂生的傘形花序;基部托著3枚葉狀苞片;花長1~1.4厘米;萼黃綠色,近于膜質(zhì),內(nèi)外均被有長硬毛,長約6毫米,萼齒5,披針形,與萼簡等長或較長;花冠黃色,干時或成藍(lán)綠色,旗瓣倒卵形,長9~13毫米,闊4~6毫米,具較長的爪,翼瓣較龍骨瓣稍長,龍骨瓣彎曲約成135°,雄蕊10,成2束;子房無柄,花柱長而彎曲,柱頭頂生。
主根深長,側(cè)根多而發(fā)達(dá)。根分布于30~60厘米土層中。莖枝叢生,匍匐生長,莖光滑,長60~90厘米。掌狀三出復(fù)葉,小葉倒卵形,短葉柄。有大托葉,形似葉片,故名五葉草。傘形花序,小花4~8朵,位于長花梗頂端,花色淡黃至深黃。莢長圓,聚生花梗頂端,散開,狀如鳥足,故有鳥足豆之稱,每莢含種子10~15粒。種子細(xì)小,腎形,光滑,橄欖色,棕色或墨綠色,千粒重1.0~1.2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