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garlic),學名:Allium sativum,garlic,百合科蔥屬植物,為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味辛辣,古稱葫,又稱葫蒜。以其鱗莖、蒜薹、幼株供食用。蒜分為大蒜、小蒜兩種。中國原產(chǎn)有小蒜,蒜瓣較小,大蒜原產(chǎn)于歐洲南部和中亞,最早在古埃及、古羅馬、古希臘等地中海沿岸國家栽培,漢代由張騫從西域引入中國陜西關中地區(qū),后遍及全國。
大蒜在我國歷史上有大、小蒜之分?!墩f文解字》:“蒜,葷菜也”,沒有論及大、小蒜的問題。《齊民要術。種蒜第十九》:“蒜,有胡蒜、小蒜”,但大、小蒜的區(qū)別沒有得到解決。《本草綱目》對此作了全面的補正:小蒜“中國初惟有此,后因漢人得胡蒜于西域,遂呼此為小蒜以別之”,“家蒜有二種:根莖俱小而瓣少,辣甚者,蒜也,小蒜也;根莖俱大而瓣多,辛而帶甘者葫也,大蒜也”。“小蒜之種,自蒚移栽,從古自有”,“大蒜之種,自胡地移來,至漢始有”。這幾段論述,使我們明確了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首先,明確了大、小蒜的產(chǎn)地來源。即小蒜(又叫卯蒜)系原產(chǎn)于我國的大蒜。其間的關鍵是“自蒚移栽”。關于“蒚”字,《辭?!分杏凶?ldquo;蒚,山蒜,蒜之生于山者名蒚”,此外還有澤蒜、石蒜等稱謂。是野生于山地的大蒜之古稱,至于大蒜亦即胡蒜,“張騫使西域,始得大蒜、胡荽”,是從我國西北邊陲甚至更遠的地方引進。其次:明確了大、小蒜的鱗莖以及品種特性的區(qū)別,“小蒜雖出于蒚,既經(jīng)人力栽培,則性氣不能不移”,現(xiàn)今我們常見的紫皮蒜、白皮蒜仍保留了大、小蒜之區(qū)別,紫皮蒜辣味甚濃而白皮蒜辣味略遜可為佐證。第三,小蒜,在我國栽培的歷史長,而大蒜的栽培歷史則相對短一些,只不過張騫引進的大蒜由于瓣大味辛甘的特性優(yōu)于原產(chǎn)于我國的小蒜,因而發(fā)展比較迅速。而我們目前所栽培食用的大蒜都淵源于這二種,則毫無疑義。
中國是世界上大蒜栽培面積和產(chǎn)量最多的國家之一。中醫(yī)認為大蒜味辛、性溫,入脾、胃、肺,暖脾胃,消癥積,解毒、殺蟲的功效。蒜中含硫揮發(fā)物43種,硫化亞磺酸(如大蒜素)酯類13種、氨基酸9種、肽類8種、甙類12種、酶類11種。另外,蒜氨酸是大蒜獨具的成分,當它進入血液時便成為大蒜素,這種大蒜素即使稀釋10萬倍仍能在瞬間殺死傷寒桿菌、痢疾桿菌、流感病毒等。蒜素與維生素B1結合可產(chǎn)生蒜硫胺素,具有消除疲勞、增強體力的奇效。大蒜含有的肌酸酐是參與肌肉活動不可缺少的成分,對精液的生成也有作用,可使精子數(shù)量大增,所謂吃大蒜精力旺盛即指此而言。大蒜還能促進新陳代謝,降低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并有降血壓、降血糖的作用,故對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糖尿病等有一定療效。大蒜外用可促進皮膚血液循環(huán),去除皮膚的老化角質層,軟化皮膚并增強其彈性,還可防日曬、防黑色素沉積,去色斑增白。近年來國內(nèi)外研究證明,大蒜可阻斷亞硝胺類致癌物在體內(nèi)的合成,到目前為止,其防癌效果在40多種蔬菜、水果中,按金字塔排列,大蒜位于塔頂。在大蒜100多種成分中,其中幾十種成分都有單獨的抗癌作用。
蒜的種類的分類方法很多,一般按鱗莖的皮色可分為:白皮蒜和紫皮蒜。按蒜瓣的大小分為:大瓣蒜和小瓣蒜。按是否抽薹,還可分為:有薹種和無薹種。按種植方法的不同分為:青蒜(蒜苗)和蒜黃。烹飪應用中的品種有:河北永年大蒜、河南洛瀆金蒜、上海嘉定大蒜、江蘇太倉白蒜、江西龍南大蒜、上高大蒜、廣東金山火蒜、四川獨蒜、新疆昌吉大蒜、山東蒼山大蒜等?!吨袊鴮崢I(yè)志》載:“蒜一身殆無不可食,而與有腥氣之肉類,共煮之,可以除腥氣”。
蒜入饌方法頗多,可做主料(如青蒜、蒜薹)、配料、調料、點綴之用。以蒜瓣配制的菜肴有:江蘇燉生敲、四川大蒜燒鯰魚、廣東蒜子瑤柱脯...蒜用做調料就更多見了,如四川的蒜泥白肉,又如山東的蒜泥黃瓜、夏季食用的涼面的菜碼中加蒜泥。 蒜具有殺菌和防癌的功效,每100克鮮蒜中,含水分64~72克,蛋白質3.6~6.9克,碳水化合物22~30.3克,蒜還含有大蒜素,具有殺菌作用。中醫(yī)認為大蒜味辛、性溫,入脾、胃、肺,暖脾胃,消癥積,解毒,殺蟲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