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草經(jīng)疏》: “青黛,解毒除熱,固其所長,古方多有用之于諸血證者,使非血分實熱,而病生于陰虛內(nèi)熱,陽無所附,火氣因虛上炎,發(fā)為吐衄咯唾等證,用之非宜。血得寒則凝,凝則寒熱交作,胸膈或痛,愈增其病矣。”
2、《本經(jīng)逢原》 :“青黛,瀉肝膽,散郁火,治溫毒發(fā)斑及產(chǎn)后熱痢下重,《千金》藍青丸用之,天行寒熱頭痛,水研服之。與藍同類,而止血拔毒殺蟲之功,似勝于藍。又治噎膈之疾,取其化蟲之力也。和溺白、冰片,吹片,吹口疳最效。”
3、《本草求真》 :“青黛,大瀉肝經(jīng)實火及散肝經(jīng)火郁。故凡小兒風熱,疳毒,發(fā)斑、吐血、咯血、痢血等癥,或應八丸為衣。或用末干摻,或用水調(diào)敷,或入湯同服,或作餅子投治,皆取苦寒之性,以散風郁燥結(jié)之義。”
4、《開寶本草》 :“青黛,從波斯國來,及太原并廬陵、南康等染淀,亦堪敷熱惡腫、蛇虺螯毒。染甕上池沫紫碧色者,用之同青黛功。”
5、《本草衍義》 :“青黛,乃藍為之。有一婦人患臍下腹上,下連二陰,遍滿生濕瘡,狀如馬瓜瘡,他處并無,熱癢而痛,大小便澀,出黃汁,食亦減,射面微腫,醫(yī)作惡瘡治,用鰻鯏魚、松脂、黃丹之類。藥涂上,瘡愈熱,痛愈甚。治不對,故如此。問之,此人嗜酒,貪啗,喜魚蟹發(fā)風等物。急令用溫水洗,拭去膏藥。尋以馬齒莧四兩,爛研細;入青黛一兩,再研勻,涂瘡上,即時熱減,痛癢皆去。仍服八正散,日三服,分散客熱,每涂藥,得一時久,藥已干燥,又再涂新濕藥。凡如此二日,減三分之一,五日減三分之二,自此二十日愈。既愈而問曰:此瘡何緣至此。”
6、《本草蒙荃》 :“青黛,市家多取干靛充賣,殊不知靛枯黑重實,靛花嬌嫩輕浮,不可不細擇爾,以水飛凈灰腳,合丸制隨宜。”
7、《藥性論》:解小兒疳熱、消瘦,殺蟲。
8、《本草拾遺》:解毒。小兒丹熱,和水服之。
9、《開寶本草》:主解諸藥毒,小兒諸熱,驚厥發(fā)熱,天行頭痛寒熱,煎水研服之。亦摩敷熱瘡、惡腫、金瘡、下血、蛇犬等毒。
10、《本草蒙筌》:瀉肝,止暴注,消膈上痰水,驅(qū)時疫頭痛,斂傷寒赤斑,水調(diào)服之。
11、《本草綱目》:去熱煩,吐血,咯血,斑瘡,陰瘡,殺惡蟲。
12、《本草述》:治中風、頭風、脅痛、瘛、顫振、眩暈、咳嗽、久嗽、嘔吐、舌衄、咳嗽血,寒疝。
13、《本經(jīng)逢原》:治溫毒發(fā)斑及產(chǎn)后熱痢下重。
14、《要藥分劑》:除熱解毒,兼能涼血。
15、《嶺南采藥錄》:可涂瘡及痄腮。又治眼熱有膜及吐血,內(nèi)服之。
16、《開寶本草》:青黛,從波斯國來,及太原并廬陵、南康等染淀,亦堪敷熱惡腫、蛇虺螫毒。染甕上池沫紫碧色者,用之同青黛功。
17《本草衍義》:青黛,乃藍為之。有一婦人患臍下腹上,下連二陰,遍滿生濕瘡,狀如馬瓜瘡,他處并無,熱癢而痛,大小便澀,出黃汁,食亦減,身面微腫,醫(yī)作惡瘡治,用鰻魚、松脂、黃丹之類。藥涂上,瘡愈熱,痛愈甚。治不對,故如此。問之,此人嗜酒,貪啖,喜魚蟹發(fā)風等物。急令用溫水洗,拭去膏藥。尋以馬齒莧四兩,爛研細;入青黛一兩,再研勻,涂瘡上,即時熱減,痛癢皆去。仍服八正散,日三服,分散客熱,每涂藥,得一時久,藥已干燥,又再涂新濕藥。凡如此二日,減三分之一,五日減三分之二,自此二十日愈。既愈而問曰:此瘡何緣至此?曰:中、下焦蓄風熱,毒氣若不出,當作腸癰內(nèi)痔。仍常須禁酒及發(fā)風物。然不能禁酒,后果然患內(nèi)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