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豆根SHANDOUGEN
【出處】∶《開寶本草》。
【來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豆科植物越南槐的干燥根及根莖。
【功效】:清火,解毒,消腫,止痛。
【主治】:治喉癰,喉風(fēng),喉痹,牙齦腫痛,喘滿熱咳,黃疸,下痢,痔疾,熱腫,禿瘡,疥癬,蛇、蟲、犬咬傷。
【性味歸經(jīng)】:苦,寒。
①《開寶本草》:“味甘,寒,無毒。”
②《夢溪筆談·藥議》:“味極苦。”
③《本草正》:“味大苦,大寒。”
《要藥分劑》:“入心、肺、大腸三經(jīng)。”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或磨汁。外用:含漱或搗敷。
【用藥忌宜】:脾胃虛寒泄瀉者忌服。
①《本草經(jīng)疏》:“虛寒者勿服。”
②《本草匯》:“脾虛食少而瀉者,切勿沾唇。”
③《得配本草》:“虛火炎肺、咽喉腫痛者禁用。”
【別名】:山大豆根、黃結(jié)(《經(jīng)驗(yàn)方》)、苦豆根(《中藥材手冊(cè)》)。原植物廣豆根又名:柔枝槐
【處方名】:豆根、山豆根、廣豆根、南豆根、北豆根、苦豆根等
【動(dòng)植物資源分布】:分布我國南部。主產(chǎn)廣西。
【藥材的采收與儲(chǔ)藏】:4~5月或8~9月間采挖,除去莖葉及須根,洗凈,曬干。
【拉丁名】:藥材RadixSophoraeTonkinensis原植物廣豆根SophorasubprostrataChunetT.Chen,
【炮制方法】:揀凈雜質(zhì),粗細(xì)分檔,用水浸泡,撈出,潤透后切片,曬干?;虺埱o及雜質(zhì),浸泡,洗凈,潤透,切厚片,曬干。
【性味與歸經(jīng)】苦,寒;有毒。歸肺、胃經(jīng)。
【功能與主治】清熱解毒,消腫利咽。用于火毒蘊(yùn)結(jié),咽喉腫痛,齒齦腫痛。
【用法與用量】3~6g。
【貯藏】置干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