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考試輔導(dǎo)
1.魁蚶
貝殼呈斜卵圓形,左右兩殼形狀相同,左殼稍大于右殼。長約8cm,寬約6cm。背面隆起,有42-48條直楞(放射肋)如瓦壟狀,由頂端向周圍放射楞紋明顯,由灰褐色和白色相間而成,無明顯結(jié)節(jié),被棕色細(xì)毛。殼內(nèi)面乳白色,光滑,上端邊緣有與肋紋相應(yīng)的凹陷,而形成突出的鋸齒約70枚(鉸合齒)。質(zhì)堅(jiān)硬,能砸碎,斷面白色。氣無,味淡。
2.泥蚶
貝殼較小,長2-4.5cm,寬1.5-4cm,放射肋18-20條,由斷續(xù)的粒狀突起構(gòu)成。鉸合齒約40枚。
3.毛蚶
貝殼較短而寬,長2-4.5cm,寬1.5-4cm,放射肋30-34條,肋上有小結(jié)節(jié),表面被有帶毛的殼皮。鉸合齒約50枚。
磨片可見層紋寬5-10μm,兩紋相隔10-30μm,交錯紋粗5-50μm,分叉交互排列。
海蛤殼、海浮石與瓦楞子相鑒別:
海蛤殼、海浮石與瓦楞子:三者皆味咸,均能消痰軟堅(jiān)散結(jié),同可用治痰火郁結(jié)之癭瘤、瘰疬、痰核等證。其中,海蛤殼與海浮石又能清肺化痰,又可用治肺熱、痰火之咳嗽氣喘,痰黃粘稠者;而海蛤殼與瓦楞子又能制酸止痛,用治胃痛吐酸。不同之處在于:
海蛤殼──尚能利水消腫,也可用治水氣浮腫,小便不利。
海浮石──能利尿通淋,也可用治血淋、石淋等證。
瓦楞子──又能化瘀散結(jié),又可用治癥瘕痞塊,肝脾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