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考試輔導
如楊叔澄《中國制藥學》、周復生《增訂藥業(yè)指南》,有關內容均較切合實際。當時的中藥學著作,除了傳統(tǒng)的表述外,還產生了中西藥匯通之作。匯通派醫(yī)藥學家,利用自然科學和西方醫(yī)藥學的某些成果,補充表達中藥的基源、成分、功效及其藥理等,或以中西藥理互為解說;其間深淺、得失參差不齊。在各種著作中,以郭望《漢藥新覺》、溫敬修《最新實驗藥物學》及阮其烴、王一仁、董克仁的《本草經新注)等較有代表性。鑒于此期中藥數量眾多、知識廣泛,對中藥的學習與傳播已有諸多不便,故不僅便讀、歌括一類中藥入門書籍不少,而且新產生了中藥辭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