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黃藤、黃連藤
【來源】為防己科古山龍屬植物古山龍Arcangelisia loureiri (Pierre) Diels,以藤莖及根入藥。全年可采,以秋季采為好,洗凈切片,曬干備用。
木質大藤本,攀援,高達20~30m.莖和老枝表面灰褐色,有不規(guī)則縱條紋,橫斷面黃色,小枝圓柱狀,灰色,有縱條紋。單葉互生,近革質,葉柄著生于葉片的近基部,長4~10cm,基部扭曲,上部膨大;葉片卵圓形或闊橢圓形,長8~16cm,寬6~10cm,先端急尖,基部近平截或稍圓形,全緣,上面無毛,稍有光澤,下面脈內微被毛,基出脈3~5,下面稍凸起,網狀脈于下面較明顯。圓錐花序通常生于老莖上,花小,雌雄異株,雄花序細弱,長約8cm,穗狀分枝,花幾乎無柄;雄花的花被片9,排成3輪;外輪近三角狀卵形,苞片狀,長不及1mm,中輪長圓形,長約2mm,堅紙質,邊緣較薄,內輪近舟狀,長圓形,長約2mm,花瓣狀;聚藥雄蕊,雄蕊9,近球形,直徑約0.7mm;雌花序較雄花序為長,長達30~50cm,雌花的花被片6,質堅硬,狹長圓形,長2.5~4mm,退化雄蕊細小,鱗片狀,心皮3,長約1.5mm,無花柱,柱頭寬,具乳頭狀突起。核果長圓形或近球形,稍扁,長2.5~3cm,成熟時黃色,后變黑色,近頂端偏于一側有柱頭殘跡,內果皮堅硬,扁球形,長約2.4cm,寬約2cm,厚約1.5cm,表面平坦。花期6~8月,果期9~10月。
生于山林、谷地或山腰密林中。
分布于廣東、海南、廣西等省區(qū)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采制】全年均可采;洗凈,切段(或切片),曬干。
【化學成份】莖含小檗堿、巴馬亭和藥根堿等,經我室測定結果:含小檗堿0.22%,巴馬亭0.47%,木蘭花堿0.24%,但藥根堿未檢出。
【性狀鑒別】本品呈圓柱形,直徑3~6cm.外表灰褐色或棕褐色,有縱皺紋及淺溝紋,斷面有數個同心性環(huán)及放射狀紋理,皮部菲薄,灰棕色,木部棕黃色或淡黃色,有多數導管形成小孔,中心有髓;質堅,折斷面片狀斷裂。氣微,味苦。
【性味歸經】苦,寒。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解毒止痛。用于預防流行性感冒、鉤端螺旋體病,治急性胃腸炎,細菌性痢疾,扁桃體炎,支氣管炎,瘧疾;外用治眼結膜炎,皮膚濕疹,膿皰瘡,陰道炎。
【用法用量】 0.5~1兩;外用適量。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