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鮮皮又名北鮮皮,為多年生草本蕓香科植物白鮮的根皮,全株有股特異的刺激味,產(chǎn)于冀、遼、川、江、浙、皖等省。北方于春、秋兩季采收,南方于夏季采收。挖出根后,洗凈泥土,除去須根及粗皮,趁鮮時縱向剖開,抽去木心,曬干即可入藥。其性寒,味苦咸,入脾、胃經(jīng),具有祛風、燥濕、清熱、解毒的功效,用于治療風熱瘡毒、疥癬、皮膚癢疹、風濕痹痛、黃疸等癥,為治風痹、清熱毒、勝濕之要藥。市場上有以蘿藦科植物鵝絨藤干燥的根皮冒充白鮮皮,使用時注意鑒別。
真品白鮮皮:外觀呈卷筒狀或雙卷筒狀,長7~12厘米,直徑1~2厘米,厚2~5毫米,表面黃白色至淡棕色,稍光滑,有的有縱皺和側(cè)根痕,內(nèi)表面淡黃色,光滑而具側(cè)根形成的圓孔;質(zhì)松脆,易折斷,斷面乳白色,呈層狀。在日光或燈光照耀下,可見閃爍的白色細小結(jié)晶;聞之有股膻味,口嘗味微苦。
偽品鵝絨藤:外觀亦呈卷筒狀或半卷筒狀,但多比正品短,最長也就5厘米,且較薄,皮厚僅1~2毫米,外表面呈淺黃棕色,表面粗糙,有的可見細縱紋,常有縱向和橫向裂紋。內(nèi)表面類白色,有小的突起;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質(zhì)地雖亦脆,易折斷,但斷面不平坦,可見三層,內(nèi)外兩層白色,較薄,中間那層為橙黃色,較厚,光照下看不到結(jié)晶;聞之氣微無膻味,口嘗味淡,嚼之有渣感。
現(xiàn)代藥理研究證實,白鮮皮的水浸劑對多種致病真菌,如堇色毛癬菌、同心性毛癬菌、許蘭氏黃癬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所含的白鮮堿小量對心臟有興奮作用,可使心肌張力增加,分鐘輸出量及搏出量均增多;對子宮平滑肌有強力的收縮作用,而偽品鵝絨藤不具備這些功效,且與真品白鮮皮不屬于同科植物,故不可代替白鮮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