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地丁又稱為紫地丁、兔耳草、遼堇菜,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犁頭草的帶根全草,是常用中藥。最早見于《千金方》?!侗静菥V目》中單列紫花地丁一條,李時珍曰紫花地丁“處處有之,其葉似柳而微細,夏開紫花結(jié)角,平地生者起莖,溝壑者起蔓”。每年春、秋二季挖取帶花或蒴果的全草,洗凈泥土,曬干即可入藥。其性寒,味苦辛,入心、肝經(jīng),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的功效,常用于治療癰腫疔瘡、瘰疬、黃疸、乳癰、腸癰、痢疾、腹瀉、目赤、喉痹、毒蛇咬傷等癥。市場上有以同科植物白花地丁冒充紫花地丁入藥者,使用時注意鑒別。
真品紫花地丁
多皺縮彎曲成不規(guī)則的團塊,主根數(shù)條,呈長圓錐形,長3~5厘米,直徑1~3毫米。表面皺縮而粗糙,為土黃色,波狀彎曲,具有須根痕。地上部分呈深綠色至綠黃色,葉柄細長,扭曲,葉片極皺縮,醫(yī)|學(xué)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用熱水浸軟攤開后,呈長橢圓形或線狀披針形,全體被毛。花莖細長,頂端常具三裂蒴果,內(nèi)含多數(shù)種子,長圓球形,淡黃棕色;質(zhì)脆易碎;聞之氣味微臭,口嘗味微苦而澀,并稍有黏性。
偽品白花地丁
根狀莖短,呈細圓柱形,赤褐色或暗褐色。無地上莖。托葉1/2~3/4與葉柄合生,披針形或條狀披針形,全緣或有細齒;葉柄長2~12厘米,上部有翅,無毛或有時下部被白色短毛;葉片橢圓形至長圓形,先端鈍,基部微心形、截形或?qū)捫ㄐ?,下延于葉柄,邊緣有稀疏的很平的圓齒,有時近全緣,兩面無毛;花白色,苞片生于花梗中部,萼片花瓣各5瓣;子房無毛,花柱基部微膝曲向上部漸粗;蒴果為二裂,無毛;口嘗之味雖微苦,但沒有黏性。
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紫花地丁有抑制結(jié)核桿菌生長的作用,其清熱、消腫、消炎作用明顯,而偽品白花地丁雖與紫花地丁同為堇菜科植物,但屬不同品種,而且不具備真品的功效,不可代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