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表劑 |
麻黃湯 |
發(fā)汗解表,宣肺平喘 |
外感風寒表實證 |
惡寒發(fā)熱,無汗而喘,脈浮緊。 |
麻黃湯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發(fā)汗解表宣肺氣,傷寒表實無汗宜。 |
桂枝湯 |
解肌發(fā)表,調(diào)和營衛(wèi) |
外感風寒表虛證 |
發(fā)熱,惡風,汗出,脈浮緩。 |
桂枝芍藥等量伍,姜棗甘草微火煮,解肌發(fā)表調(diào)營衛(wèi),中風表虛自汗出。 |
九味羌活湯 |
發(fā)汗祛濕,兼清里熱 |
外感風寒濕邪內(nèi)有里熱證 |
惡寒發(fā)熱,頭痛無汗,肢體酸楚疼痛,口苦微渴。 |
九味羌活防風蒼,辛芷芎草芩地黃,發(fā)汗祛濕兼清熱,分經(jīng)論治變通良。 |
加味香蘇散 |
疏風散寒,理氣和中 |
外感風寒內(nèi)有氣滯證 |
發(fā)熱惡寒或惡風,頭痛無汗身疼肢楚,胸脘滿悶,不思飲食,舌白而脈浮。 |
加味香蘇陳草風,荊艽姜蔓與川芎,惡風身熱頭項痛,胸脘滿悶服之松。 |
小青龍湯 |
解表散寒,溫肺化飲 |
外寒內(nèi)飲證 |
惡寒發(fā)熱,無汗喘咳,痰多而稀,舌苔薄白,脈浮。 |
解表蠲飲小青龍,麻桂姜辛夏草從,芍藥五味斂氣陰,表寒內(nèi)飲最有功。 |
銀翹散 |
辛涼透表,清熱解毒 |
溫病初起 |
發(fā)熱,微惡風寒,咽痛,口渴,脈浮數(shù)。 |
銀翹散主上焦疴,竹葉荊蒡豉薄荷,甘桔蘆根涼解法,清疏風熱煮無過。 |
桑菊飲 |
疏風清熱,宣肺止咳 |
風溫初起 |
咳嗽,發(fā)熱不甚,微渴,脈浮數(shù)。 |
桑菊飲中桔杏翹,蘆根甘草薄荷饒,清疏肺衛(wèi)輕宣劑,風溫咳嗽服之消。 |
麻杏甘石湯 |
辛涼宣肺,清熱平喘 |
表邪未解,肺熱咳喘證 |
發(fā)熱,喘急,苔薄黃,脈數(shù)。 |
仲景麻杏甘石湯,辛涼宣肺清熱良,邪熱壅肺咳喘急,有汗無汗均可嘗。 |
柴葛解肌湯 |
辛涼解肌,清泄里熱 |
感冒風寒,邪郁化熱證 |
惡寒發(fā)熱,無汗,脈浮微洪。 |
陶氏柴葛解肌湯,邪在三陽熱勢張,芩芍桔草姜棗芷,羌膏解表清熱良。 |
升麻葛根湯 |
辛涼解肌,解毒透疹 |
麻疹初起未發(fā),或發(fā)而不透 |
疹出不暢,身熱舌紅,脈數(shù)。 |
閻氏升麻葛根湯,芍藥甘草合成方,麻疹初起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 |
敗毒散 |
散寒祛濕,益氣解表 |
氣虛外感證 |
憎寒壯熱,肢體酸痛,無汗,脈浮按之無力。 |
人參敗毒草苓芎,羌獨柴前枳桔共,薄荷少許姜三片,氣虛感寒有奇功。 |
再造散 |
助陽益氣,散寒解表 |
陽氣虛弱,感冒風寒證 |
惡寒發(fā)熱,熱輕寒重,無汗肢冷,神疲懶言,舌淡苔白,脈沉無力。 |
再造散用參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含,細辛煨姜大棗入,陽虛無汗法當諳。 |
參蘇飲 |
益氣解表,理氣化痰 |
虛人外感風寒有痰飲 |
惡寒發(fā)熱無汗,頭痛,咳嗽痰白,胸膈滿悶,怠倦乏力,苔白脈弱。 |
參蘇飲內(nèi)用陳皮,枳殼前胡半夏齊,干葛木香甘桔茯,氣虛外感最相宜。 |
麻黃細辛附子湯 |
助陽散寒,散寒解表 |
素陽虛,外感風寒或暴啞 |
少陰病,始得之,反發(fā)熱,脈沉者。(太少兩感) |
麻黃細辛附子湯,助陽解表代表方,陽虛外感風寒證,寒重熱輕脈沉良。 |
加減葳蕤湯 |
滋陰清熱,發(fā)汗解表 |
素體陰虛,外感風熱證 |
頭痛身熱,微惡風寒,咽干口燥,舌赤脈數(shù)。 |
加減葳蕤用白薇,豆豉生蔥桔梗隨,草棗薄荷共八味,滋陰發(fā)汗此方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