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制的影響——主管中藥師炮制輔導精華
炮制對藥性的影響包括對性味、升降浮沉、歸經、毒性的影響等。
(一)炮制對藥物四氣五味的影響
四氣五味是中藥的基本性能之一,它是按照中醫(yī)理論體系,把臨床實踐中所得到的經驗進行系統(tǒng)的歸納。以說明各種藥物的性能。炮制對性味的影響大致有三種情況:
1.通過炮制糾正藥物過偏之性。如梔子苦寒之性甚強,經過用辛溫的姜汁制后,能降低苦寒之性。
2.通過炮制,使藥物的性味增強。如以辛熱的酒制仙茅,增強仙茅溫腎壯陽作用。
3.通過炮制,改變藥物性味,擴大藥物的用途。如生地甘寒,具有清熱涼血、養(yǎng)陰生津作用;制成熟地后,則轉為甘溫之品,具有滋陰補血的功效。天南星辛溫,善于燥濕化痰,祛風止痙;加膽汁制成膽星,則性味轉為苦涼,具有清熱化痰,息風定驚的功效醫(yī)`學敎育網搜`集整理。
(二)炮制對藥物升降浮沉的影響
升降浮沉是指藥物作用于機體的趨向,它是中醫(yī)臨床用藥應當遵循的規(guī)律之一。一般而言,性溫熱、味辛甘的藥,屬陽,作用升??;性寒涼、味酸苦咸的藥,屬陰,作用沉降。升降浮沉還與氣味厚薄有關。藥物經炮制后,由于性味的變化,可以改變其作用趨向,尤其對具有雙向性能的藥物更明顯。
1.性味改變導致作用趨勢變化。藥物大凡生升熟降,輔料對其影響更明顯,通常酒炒性升,姜汁炒則散,醋炒能收斂,鹽水炒則下行。如黃柏原系清下焦?jié)駸嶂?,經酒制后作用向上,兼能清上焦之熱。黃芩酒炒可增強上行清頭目之熱的作用。砂仁為行氣開胃、化濕醒脾之品,作用于中焦,經鹽炙后,可以下行溫腎,治小便頻數(shù)。
2.輔料具有顯著影響。萊菔子能升能降,生品以升為主,用于涌吐風痰;炒后則以降為主,長于降氣化痰,消食除脹。由此可見,藥物升降浮沉的性能并非固定不變,可以通過炮制改變其作用趨向。
(三)炮制對藥物毒性的影響
古代所謂的“毒”主要是指藥物的偏性,利用“毒”來糾正臟腑的偏勝偏衰。去毒常用的炮制方法有凈制去毒、水制去毒、加熱去毒、輔料去毒等。一般可從三個方面來加以理解。
1.使毒性成分發(fā)生改變。如川烏、草烏所含的雙酯型生物堿,是劇毒成分,經蒸煮炮制后,可使其酯鍵水解,成為單酯型生物堿或不帶酯鍵的烏頭原堿,毒性大大降低。
2.毒性成分含量減少。如馬錢子所含的生物堿,能使人中毒,甚至驚厥而死亡,經砂炒或油炸后,可破壞部分生物堿;巴豆、千金子所含的脂肪油,是峻瀉或毒性成分,經去油制霜后,降低了毒性;斑蝥、紅娘子含有斑蝥素,能刺激黏膜而引起中毒,經米炒后,可破壞其毒性成分,避免中毒。
3.利用輔料的解毒作用。如半夏、天南星、白附子經白礬、生姜制后,能消除或降低其毒性;藤黃經豆腐同制,狼毒、商陸經醋制后,可降低毒性。
總之,炮制有毒藥物時一定要注意去毒與存效并重,絕不可偏廢,并且應根據藥物的性質和毒性表現(xiàn),選用恰當?shù)呐谥品椒ǎ拍苁盏搅己玫男Ч?。否則,顧此失彼,可能造成毒去效失,甚至效失毒存的結果,達不到炮制目的。
(四)炮制對藥物歸經的影響
藥物作用的部分常以歸經來表示,它是以臟腑經絡理論為基礎的。所謂歸經就是指藥物有選擇性地對某些臟腑或經絡表現(xiàn)出明顯的作用,而對其他臟腑或經絡的作用不明顯或無作用。五味與五臟有著密切關系,如辛入肺、甘入脾、酸入肝、苦入心、咸入腎。如生姜能發(fā)汗解表,故入肺經,又能和胃止嘔,故入胃經。中藥炮制很多都是以歸經理論作指導的,特別是用某些輔料炮制藥物,如醋制入肝經,蜜制入脾經,鹽制入腎經等。增強對某一臟腑經絡的作用,使作用更加專一。
總之,炮制對藥物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但因臟腑、經絡的病變可以相互影響,在臨床應用時,又不能單純受歸經的限制,必須與整個藥性結合起來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