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活的鼠傷寒沙門氏菌(Salmonella typymuriumi)喂給小鼠,如果要使小鼠發(fā)病死亡,需要10萬個細菌;如果先給小鼠口服鏈霉素,把小鼠腸道中的正常菌群都殺死,則只要10個活菌就可置試驗鼠于死地。兩者菌量竟相差1萬倍,表明正常菌群有拮抗病原菌作用。這種現(xiàn)象在人類中也可以見到,例如大腸埃希氏菌、變形桿菌、腸球菌等正常菌,可以抵抗引起痢疾和傷寒的志賀菌和傷寒沙門菌等病原菌。我們把這種現(xiàn)象稱為生物拮抗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生物拮抗的方式有多種。乳桿菌、大腸埃希氏菌等能產生細菌素,可以抑制一些腸道病原菌的生長;某些真菌、放線菌能產生抗生素,抑制或殺死不同種的敏感病原菌;口腔中的血鏈球菌、陰道的乳桿菌能產生具有殺傷作用的過氧化氫;腸道正常菌群中,99%以上是厭氧菌,它們依靠其數(shù)量上的絕對優(yōu)勢,在營養(yǎng)競爭方面壓倒處于劣勢的需用氧性病原菌。還有一種方式稱為占位性保護。現(xiàn)在已經(jīng)知道,病原菌侵入宿主機體后,首先要以其特殊結構(配體)和機體的粘膜上皮細胞表面的特異性受體相結合。也就是說,病原菌和宿主細胞粘附在一起是引起感染的第一步。如果這些細胞受體早已被正常菌群的配體結合而“占位”,那么后來的病原菌就無“位”可結合,當然不可能形成感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