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肛管、直腸周圍軟組織內(nèi)或其周圍間隙內(nèi)發(fā)生急性化膿性感染,并形成膿腫,稱為肛管、直腸周圍膿腫。其特點是自行破潰,或在手術切開引流后常形成肛瘺。是常見的肛管直腸疾病,也是肛管、直腸炎癥病理過程的急性期,肛瘺是慢性期。常見的致病菌有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和綠膿桿菌,偶有厭氧性細菌和結核桿菌,常是多種病菌混合感染。坐骨直腸窩較常見,多由肛腺感染經(jīng)外括約肌向外擴散到坐骨直腸間隙而成。該疾病的病因:
過食辛辣肥甘、醇酒炙博之品,損傷脾胃,濕熱內(nèi)生,蘊久化熱,熱勝肉腐,發(fā)為癰疽;或肺腎陰虛,濕熱痰濁凝聚肛門,郁久熱勝肉腐,發(fā)為本病。肛管、直腸周圍軟組織內(nèi)或其周圍間隙內(nèi)發(fā)生急性化膿性感染常見的致病菌有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和綠膿桿菌,偶有厭氧性細菌和結核桿菌,常是多種病菌混合感染。坐骨直腸窩較常見,多由肛腺感染經(jīng)外括約肌向外擴散到坐骨直腸間隙而成。
二、臨床表現(xiàn)
1.癥狀:坐骨直腸窩較常見,多由肛腺感染經(jīng)外括約肌向外擴散到坐骨直腸間隙而成。膿腫范圍較肛周膿腫深而廣,容積約有60~90ml,發(fā)病時覺患側持續(xù)性疼痛,逐漸加重,坐立不安,也可有全身感染癥狀,如乏力、發(fā)熱、食欲不振,甚至有寒戰(zhàn)、惡心等。有時有反射性排尿困難。由于感染位置較深,初期局部體征不明顯,以后出現(xiàn)患側局部紅腫,有時有深壓痛。直腸指診,患側有壓痛性腫塊,甚至有波動感。
2.并發(fā)癥:如不及時切開,膿腫多向下穿入肛管周圍間隙,再由皮膚穿出,形成高位肛瘺。
三、醫(yī)技檢查
1.直腸指診,患側有壓痛性腫塊,甚至有波動感;
2.血常規(guī)白細胞總數(shù)在10×109幾以上,中性粒細胞大于70%。
四、診斷依據(jù)
1.膿腫范圍較肛周膿腫深而廣,容積約有60~90ml。
2.發(fā)病時覺患側持續(xù)性疼痛,逐漸加重,坐立不安,也可有全身感染癥狀,如乏力、發(fā)熱、食欲不振,甚至有寒戰(zhàn)、惡心等。
3.有時有反射性排尿困難。由于感染位置較深,初期局部體征不明顯,以后出現(xiàn)患側局部紅腫,有時有深壓痛。
4.直腸指診,患側有壓痛性腫塊,甚至有波動感。
五、容易誤診的疾病
主要與肛瘺相鑒別。
六、治療原則
坐骨直腸窩膿腫易蔓延,應早期手術。一般用骶麻,行側臥位或截石位,在壓痛明顯處用粗針頭先做穿刺,抽出膿液后,在該處做一前后方向切口。一般切口應離肛門2.5cm以外,以免損傷肛管括約肌。切開膿腔,伸入食指將膿腔內(nèi)纖維隔分開,排凈膿液,然后切除少許邊緣皮膚和皮下組織,以利引流。膿腔內(nèi)填入凡士林紗條引流。在切開引流時,要注意膿液引出量,凡超過90ml者,多提示膿腫可能已累及對側坐骨直腸窩,或已累及肛提肌上骨盆直腸間隙,要仔細探查。
七、預防
1.少食辛辣、肥甘、炙博之晶。
2.積極治療相關病變,如肛竇炎、直腸炎等。
3.患病后盡早治療,防止病變范圍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