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1月23日 19:00-20:00
詳情2月7日 19:00-21:00
詳情自20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醫(yī)學影像學已經由過去單一的X線成像技術發(fā)展成為與計算機、電子學和醫(yī)學生物工程技術等相結合的綜合診斷體系。心臟超聲、CT包括電子束CT和多排螺旋CT(MDCT)、磁共振成像(MRI)、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DSA)、X線平片數(shù)字化包括計算機X線攝影(CR)和數(shù)字化X線攝影(DR)、放射性核素成像包括單光子發(fā)射CT(SPECT)、正電子發(fā)射體層攝影(PET)抑或PET-CT等影像學新技術的開發(fā)和應用,顯著的改變了以X線平片和心血管造影為主體的普通心血管放射學的局面,從而共同構成了現(xiàn)代心血管影像學。那么如何識別早期冠心病并對其進行危險分層,進而實施預防呢?對已知冠心病如何進行準確而客觀的判斷其程度,從而有效的指導治療呢?籍此,筆者對缺血性心臟病影像學診斷方法及其臨床應用包括進展進行簡單的概括和總結,以饗讀者。
概括起來X線平片(胸片)診斷價值有限,不能定性診斷。其作用旨在排除其它可能并存的疾患,并且對繼發(fā)于心肌缺血或/和心肌梗塞所致的肺淤血、肺水腫、并發(fā)癥如室壁瘤等以及預后評估等有一定的參考意義。超聲心動圖通過觀察左室節(jié)段性運動異常等,可有間接的提示作用。但近年來,在心導管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血管內超聲成像(IVUS)可直接顯示冠狀動脈管腔的斷面圖像,有助于評估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特征。
核素心肌灌注及代謝顯像在冠心病診斷中一直發(fā)揮著其重要作用,通過在運動(或負荷試驗)和靜息狀態(tài)下行諸如99Tcm-MIBI-SPECT檢查,可檢測心肌缺血。18F-FDG-PET顯像是目前評估存活心肌最可靠的影像學檢查方法,但價格昂貴,且無法識別心內膜下心肌梗死為其不足。
迄今為止,常規(guī)X線冠狀動脈造影和左室造影仍是診斷冠心病,判斷冠狀動脈狹窄程度的“金標準”。其不足之處在于:①有創(chuàng)并具有一定危險性;②無法了解管壁結構和粥樣硬化斑塊性質;③無法提供心肌灌注、心肌代謝及組織活性等病理和生理信息。而新近崛起的無創(chuàng)檢查方法如冠狀動脈CT造影(CTA)和MRI等則對其進行了有效的補充和完善,其它新的檢查方法還包括IVUS以及光學相干斷層成像(OCT)等。
MRI已經發(fā)展成為冠心病常規(guī)檢查技術,其“一站式”掃描(one-stopshop)能夠觀察心內結構、心功能、室壁運動狀態(tài),顯示室壁瘤、心肌缺血和心肌活性等。值得提出的是MR心肌灌注延遲顯像已經發(fā)展成為“一線檢查”技術用來識別成活心肌。一般認為,如果心肌灌注延遲顯像出現(xiàn)高信號,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則提示為瘢痕組織。
目前64層MDCT冠脈成像清晰度最高,應用最廣,但需控制心率<70次/min.冠狀動脈CTA可多視角觀察管腔且能顯示管壁結構及斑塊特征,但對中重度冠狀動脈狹窄包括支架內再狹窄等準確程度的判斷限度較大,尤其是合并鈣化嚴重的病變。目前尚無法全面取代X線冠脈造影,現(xiàn)階段主要用于冠心病早期篩查、支架或搭橋術后隨訪等。相對于冠狀動脈CTA,冠狀動脈磁共振血管造影仍處于實驗研究階段,目前仍在發(fā)展和完善之中。
IVUS是在導管的頂端嵌有小型高頻的超聲換能器經動脈內導管逆行插入冠狀動脈,直接顯示冠狀動脈管腔的斷面圖像,其突出優(yōu)點能夠同時顯示管腔和管壁的病變。目前IVUS與冠狀動脈介入技術的結合進一步優(yōu)化了治療效果。OCT與IVUS有些類似,但成像導管是由單一光導纖維組成。OCT利用近紅外線從組織反射回來的不同光學特征進行組織分析成像,其最大優(yōu)勢在于它的高分辨率,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比IVUS分辨率高10倍,可以從組織水平清楚顯示血管壁的結構,雖然其穿透率不及IVUS,但特別適合評估各種冠狀動脈硬化斑塊的特征。目前OCT技術仍有待于進一步發(fā)展和完善,但其顯示內膜增值等細微結構能力以及區(qū)分脂質斑塊、纖維斑塊和鈣化斑塊的能力均明顯優(yōu)于IVUS,有望成為評價不穩(wěn)定斑塊、評價支架治療效果的理想手段。
總之,在臨床實際工作中,我們應當充分了解各種成像方法的特點并在實踐中考慮到各種影像技術的效/價比、侵襲性和優(yōu)勢互補等,由簡單到復雜,由無創(chuàng)、少創(chuàng)到有創(chuàng),有針對性選擇那些能夠發(fā)揮最大效益的檢查方法。
1月23日 19:00-20:00
詳情2月7日 19:00-21: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