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1月23日 19:00-20:00
詳情2月7日 19:00-21:00
詳情(一)發(fā)病原因
神經上皮組織腫瘤有兩類。一類由神經系統(tǒng)的間質細胞(即膠質細胞)形成,稱為膠質瘤;另一類由神經系統(tǒng)的實質細胞(即神經元)形成,沒有概括名稱。由于從病原學和形態(tài)學上,現在還不能將這兩類腫瘤完全區(qū)別,而膠質瘤常見的多,所以將神經元腫瘤包括在膠質瘤中。神經上皮起源的腫瘤是最常見的顱內腫瘤,約占顱內腫瘤總數的44%.
(二)發(fā)病機制
腫瘤多位于小腦半球(56.6%),其次為蚓部(20.4%)和第四腦室(19.5%),少數位于腦橋小腦角(3.5%)。腫瘤囊性變是其顯著的特征,約占小腦星形細胞瘤的55.4%~82%,囊變可表現2種類型:一種是“囊在瘤內”即腫瘤由單房或多房構成,囊壁是瘤組織,邊界不清。另一種是“瘤在囊內”,即腫瘤為很大囊腫內的附壁瘤結節(jié),而其余囊壁則為膠質增生帶不是腫瘤組織。囊液多為黃色清亮液,約20~40ml,蛋白含量高,離體可自凝(Froin征陽性)。腫瘤極少有壞死和出血,部分病變可鈣化。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小腦星形細胞瘤多數為分化良好的纖維型星形細胞構成,但也不乏毛細胞型星形細胞瘤。小腦毛細胞型星形細胞瘤在形態(tài)上不如漏斗部位的同類腫瘤特征明顯,瘤細胞多數呈梭形。含有豐富的膠原纖維且膠原纖維多增粗或呈團塊改變是小腦星形細胞瘤的病理特點。
1月23日 19:00-20:00
詳情2月7日 19:00-21:00
詳情